韩烟凝:这三个阶段,贵公司走到哪里了?
章杉:我们公司的三个大场景不同,很难简单讲总体在01、1还是。
因为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阶段,有的产品在的阶段,有的产品在01和1的阶段,很难一概而论。
韩烟凝:这三个阶段最难的是什么?有没有哪个环节可能是失败的?
章杉:这三个环节里,我认为头和尾最难。
第一个是001的阶段。我们国家过去十年有多少是创新驱动的业务其实非常非常少的。此前一个商业人才做业务的时候,一般不会做两面不确定性的业务,要么技术场景是确定的,我就在商业模式和销售通路上做创新要么销售通路是确定的,我给创造一个新的产品。
但大部分产品在001阶段里两个都不确定,你发现要找那个交集,这是很难的事情,这个难度占整个链路的50。
第二个阶段,不能说简单,但第二个阶段相比1和3要更简单一些。
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一个公司的核心任务是必须构建出自己非常强的软硬平台化能力。硬件能力是平台化,硬件从供应链到生产制造到销售需要平台,搭建完之后软件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真正解决了001的公司,如果能在很快的时间里构建第二步和第三步的话,可能就会是行业里胜出的公司。
韩烟凝: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不是组织也会有相应变革?
章杉:当要把产业落地时,会发现它对组织的密度和阵型要求是极高的。回到人的问题,技术的同学都知道,技术再难、商业模式再难,我们往往没有那么rsr。
但这是非常复杂的组织,一个行业,这里并不是指公司,而是公司里的产品部门可能具备四个人群。
首先它需要产品经理,可能是这个小板块的,这个产品经理他既需要有的背景同时需要学习行业的背景。所以,人群画像里我们画有50的,50的行业。
第二要有,把软件、硬件算法整体来看,这个人也得很综合,有行业背景同时也能学习行业。
第三是首席官,他能真正对算法上有突破,且能对算法可行性评估做得非常好的,这个人可能很懂,没有那么懂行业。
第四最后真正的闭环是的人,同时要有行业n,有行业积累的人,所以最后肯定要有。真正帮助产品推向市场,去营销的时候,这个人往往是非常懂行业,同时有开放心态,他们也去学习。
当每个小的产品落地过程中,可能都需要这样四个角色,我们叫每进入一个行业,需要搭好4n1的组织架构。
韩烟凝:这一系列要求,也是落地之难的一部分?
章杉:刚才我们是从算法的供给,价值闭环和产业落地组织要求上来看,就已经能发现这群公司其实还是挺不容易的。
如果想踏踏实实做好产业落地,会发现每个场景下都得考虑这个事情,需要23年时间,才能走完这个闭环。
韩烟凝:回到贵公司本身,怎么理解贵公司的核心和边界?
章杉心道,我理解个鸡儿,不过到底是刚和姚老谈过话的人,章杉现在的心态澄澈很多。
以前从来没认真思考过的问题,现在也看得十分透彻!
章杉:一言以蔽之,就是13。
1,指的是一个生产力平台。
3,指的是3大落地赛道和方向: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
韩烟凝:这3大方向里有细分吗?
章杉:在每个点里我们有新的产品,创新的技术,但真正的客户群体,这三个群体包含了里最重要的三个场景。
第一面向家庭、个人客户第二面向城市、政府第三是供应链,制造物流零售,所谓商业里最主线条的战场。
韩烟凝:今年还把算法生产工具rn开放了,没有顾虑吗?
章杉:准确讲,3月我们选择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天元,是rn的最核心组件。
坦白来说rn开源开放,我们自己早期还是有点纠结的,因为我们内部整个开发了六七年时间,我们认为这套技术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贵公司内部有大概1400个左右的研发人员,他们每天在工作中真的全员在使用rn,即便可以使用nsr或r等其他任何开源框架。
所以rn是我们拿手的绝活。
韩烟凝:那为什么还拿出来分享?
章杉:希望可以让更多程序员可以用rn开发自己的应用。
原因是未来算法的供给虽然很海量,但每个行业和每个场景需要的算法可能非常丰富,这时我们的rn就能真正发挥生产力平台的作用。
韩烟凝:有预期吗?
章杉:希望成为口碑最好的吧。
韩烟凝:贵公司的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条赛道里,哪一条的市场空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