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九龙瀑布群景区距离云贵交界最近处只有不到五公里的直线距离而已。汽车重新驶上汕昆高速,十余分钟之后便告别了一家人逗留了将近半月的云南,进入贵州黔西南境内。
贵州多山,境内九成的地域都是山地丘陵,是国内唯一没有平原在内的省份,自古便有“地无三日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与大多数省份一样,其地势呈东低西高的特征,由西部的云贵高原向东逐渐趋于平缓。我们此刻身处的黔西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算是贵州省内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区。
公路借着脚下的桥墩高悬在空中,灵活地在群山之间向前游去,我们透过车窗便能俯瞰错综复杂的山谷。若是放在二十年前,恐怕谁也不敢想象贵州的公路交通有朝一日能够如此发达。要知道,千百年来这里之所以演化出十里不同音的风俗,便是由于交通的不便。村寨之间两两隔着几重山头,明明只有数里的直线距离,却要耗费一整日的脚程翻山越岭。
福祸相依,也正是由于一直以来的交通不畅,才让贵州的山林没有受到过早地开发与破坏,得以将原生的风景保留至今。当年这些一直掣肘着地区发展的大山,如今依靠旅游业的兴起,已经成为当地人们心目中取之不竭的财富。这不,前方黔西南州府所在兴义城区的南郊,便沉睡着秀美的万峰林。
万峰林的样子与上午我们所在的金鸡峰丛有些相仿,它们同属西南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这一点我早就做好了研究。不同的是,金鸡峰丛是孤峰林立,而此处的锥状山峰多是三两相连,不如前者潇洒利落。不过美景无分高低,只有喜爱与否。明代的徐霞客显然更加钟爱这里,否则又怎会先后两次来到万峰林并写下赞美之词——“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我与白菜自然认为金鸡峰丛更具吸引力,所以对于此处只好过而不入了。
汽车在义龙新区由汕昆高速向北转入纳兴高速,我们也得以透过左侧的车窗看到山峰之间晕染得正红的夕阳。只见它调皮地出现在天边,借着群山的遮掩与我们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每当路过两座山峰之间的缝隙,太阳就若无其事地把红光抛向汽车,好像它并不满足于映红了半边天空。公路一旁,葱绿的山峰对于夕阳的挑逗始终无动于衷,它只好赌着起散发出光芒,给山峰魁梧的轮廓添上一道耀眼的红边。
纳兴高速的终点是沪昆高速,我们将沿着这条公路向东去往今天的目的地。转入沪昆高速后,便意味着汽车进入了晴隆境内,著名的二十四道拐便在位于公路南侧两公里远的地方。
古老的滇黔公路由山顶至山脚呈蛇形蜿蜒,在350米的直线距离中竟绕出了二十四道弯口,是人类公路史上的一大奇迹。比起令人惊叹的景色,更值得关注的是它背后的历史意义。滇黔公路在抗战时期承担着由滇缅公路经昆明向重庆与前线运输物资的重任,而作为必经之地的二十四道拐便是这条抗战公路的形象标志。
汽车经过晴隆县以后,天色开始变得暗沉起来。车窗外的远方,也变得只剩下黑和蓝两种颜色,那是山峰和天空在你来我往地相互争斗。渐渐地,天空败下阵来,它透着白日里最后一丝微光散发出的深蓝色,终究还是被大山染成了黑色。从此,我们只能依靠汽车前照灯,来辨别眼前的方向。
口腹早已按捺不住饥饿的煎熬,一家人选择停靠在关岭服务区进食晚餐。眼前的服务区修建得十分讲究,绝对算得上国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里的翘楚。挑高的大厅地板是由光洁的石材铺就,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将房内的灯火通明反射得更加璀璨,视野之内的吊灯、栏杆、台阶、家具每一处都透出奢华典雅的感觉。若是不仔细看,还真会让人误以为自己是来到了一家星级酒店呢。
除了不俗的装潢以外,餐厅的自助餐品看起来也令人食欲大振。镜面般光亮的金属保温餐箱里,一份份卖相极佳的菜品正冒着腾腾的热气,还在一步开外便能嗅到它们散发出的食物香气。这里无论热菜还是凉菜,荤素都搭配得十分合理,每一道都看不出粗制滥造的嫌疑。比如那沐浴在红汤里色泽亮丽的土豆块,它们身旁的骨块上裹满了精肉,这要搁在其他服务区里,恐怕是只有上级检查时才能碰见的稀罕场景。
这里的环境与菜品显然高出不少档次,可收费标准却与其他服务区没有差别,多少令人有些难以置信。厨房的添菜效率十分了得,还未等客人消耗完便有新鲜出锅的菜品补上,因此取餐台上竟没有一个空盘。餐台中央的柜台上,摆着一排装好盘的新鲜水果,水果早已被悉心地分在小碟中装好,方便食客直接取走。几位负责传菜的服务员头戴黄色帽子,身着白色围裙,看起来相当专业。她们脸上统一佩戴整齐的口罩,更让用餐的人感到放心。
在收银台买了餐票,我们找了一处靠窗的位子,开始狼吞虎咽地品尝起来。装满肠胃后,一家人穿过走廊来到卫生间洗漱。有了大厅与餐厅的金玉在前,这里的卫生间也没有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