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景洪市区,我们径直去往当地一家业态相对齐全的商场,着手准备儿子的庆生事宜。泊好汽车,我与白菜兵分两路,她去寻找西点店购买生日蛋糕,我则领着玉米去儿童乐园玩耍。一切就绪之后,夫妻俩寻了家餐厅为玉米庆祝,他也极为懂事地祝自己生日快乐。离开商场前,一家人去玩具店挑了件他喜爱的生日礼物,便算是完成了这场稍显仓促的生日会。
望着眼前乖巧的儿子,不禁回想起这一路上他跟着我们吃无定时、居无定所的场景,着实是受了不少委屈。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所幸他没有犯任何幼儿常发的头疼脑热,给我们省去了许多事情,而且还能在路途中充当调剂气氛的开心果。得子如此,夫复何求?现在,他也算比同龄的儿童要见识广阔了,希望这段旅程能在他模糊的记忆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他今后长期受用的财富。
晚饭后,一家人回到房间再未外出。次日即将离开景洪,我与白菜确实需要花点时间好好讨论一下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从西北一路来到祖国最西南的角落里,我们是时候踏上返回长沙的路途了,这一点毋庸置疑。真正需要夫妻俩琢磨的,是这两千公里的路程要由哪条路线返回。打开地图,我拟定了两套方案,一是经昆明过贵阳由湖南西线去往长沙,或是沿百色借桂林从湖南南线回到长沙。
显然,第一套方案距离较近,却需要我们回头走上一大段熟悉的路程;第二套方案则能够欣赏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美景,只是需要多上几日行程。再三商榷,白菜认为一行已经看惯了青山绿水,一时间对桂林提不起过高的兴致,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回程,倒不如干脆走一条近一点的路线,何况神秘的贵州也相当值得一去。
景洪是我们一路以来逗留最久的城市,自然有些许多过人之处,否则很难留住我们这几颗流浪的心。整理好随身行李,我们在第四日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座风情万种的热带小城。临别前,酒店前台的工作人员特意赠送了包当地特色的菠萝蜜干作为纪念。也正是这包包装并不精致的果干,让我在千里之外还能够嗅到景洪特有的迷人气息,久久不能忘怀。
汽车沿着昆磨高速回到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我们隔着车窗一路重新温习眼前熟悉的风景。等到通过大风垭口之后,手握方向盘的我便无法继续维持这份闲情逸致了。眼下这一段就连许多经验丰富的货车司机都闻风丧胆的连续下坡公路,被称为现实中的“死亡公路”,让我不得不铆足了精神来应对。
路旁山坡上张贴的巨幅大字海报很是醒目,内容写着“27公里长下坡,已有1000辆车失控,300辆车烧毁,造成100人死亡,请重载货车加水,检查制动,低档、低速行驶,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海报的上方,贴有部分车祸现场的照片,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望而生畏,不自觉地便松下了脚下的油门。
不难发现,导致这里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连续的长陡坡路段,对于满载货物大型车辆的制动系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若是冷却系统稍有差池,车辆便会由于制动过热而发生失控或起火的状况。其次,滇中地区的多山地形,让下坡公路迂回出许多急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为巨大的自重惯性冲撞向一旁的护栏。因此,当地路政部门在这段公路上设置有许多的自救匝道与加水设施,用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与伤亡率。
重新跨越红河、小河底河、峨山大河、玉溪大河,汽车离开了水系发达的山区,回到富饶的昆明地区。只是这一次,我们刚刚接近城区,便转入绕城高速与它渐行渐远了。
向东行驶了二十多公里后,一家人在澄江境内邂逅了楚楚动人的抚仙湖。抚仙湖因湖水深邃清澈而闻名,素有“琉璃万顷”的美誉。它虽贵为国内第二深的淡水湖,也是国内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但在名气上却一直屈居于几十里外的滇池之下。
我们特意驶离高速公路去一睹它的容颜,尽管只是匆匆数瞥,却也深陷其美丽中无法自拔。站在岸边望去,那湛蓝的湖水往东南接向远方,若不是青山不解风情地阻挡,它一定会与蓝天连成一片。恬静的水面上,一艘艘小船随波摇荡,像是飞翔在天空里的一群白鸥,恰到好处地为湖面添上了几点不一样的颜色。由远到近,湖水在阳光下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仿佛一滴蓝色油彩被向脚下轻轻抹来,越来越淡,直至完全透明,连湖底的卵石都清晰可见。
我并未在抚仙湖耽搁过多的时间,便重新驾车回到被本地人称作“四环”的昆明绕城高速。它可能是我所见过距离市区最远的一条绕城高速,甚至绕出了本市的辖区范围。这条公路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让昆明把影响力直接触及到其他的地级城市中去了,导致澄江徘徊在玉溪与昆明之间左右为难。
汽车在宜良境内转入汕昆高速向东驶去。汕昆高速始于汕头,终于昆明,它把云南东部最美丽的风景全部串联起来,可谓是一条难得的风景走廊。
背对太阳一路前行,我们首先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