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棒和湾湾彻底甩开。
这还没完,不研发技术了,但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还是要购买设备,八五年至九十年代初,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大学,纷纷从国外引进淘汰的落后晶圆生产线,前后总计达到三十三条,按照每座三百万到九百万漂亮元估算,总计花费尽两亿漂亮元左右。
可这些晶圆生产线,多数根本没有商业价值。造成这一乱象的根本原因是电子工业部,将绝大多数国有电子企业的管理权,甩给省市地方政府,又缺乏制定执行产业规划的政策权力。出现了全国疯狂引进落后技术的奇怪现象。
进入到九十年代,世界掀起计算机革命,国家有些反应过来,准备重新把这些产业捡起来,可是又来问题了。
九零年,国家大幅降低关税、取消计算机产品进出口批文、开放了国内电脑市场。顷刻间,国外的286、386电脑如潮水般涌入,长城、浪潮、思考等国内公司溃不成军。
九一年由漂亮国英特尔和,掀起的“黑色降价风暴”,更是让国家的计算机产业雪上加霜。由于绝大多数整机企业,积压了高价买进的芯片,从而背上巨额亏损的包袱,一家家电脑整机厂商,前赴后继般悲壮地倒在了血雨腥风之中。
长城、浪潮和思考也都元气大伤。在微电子集成电路方面,国内企业继八十年代中后期陆续亏损后,九十年代纷纷倒闭,国内集成电路工业,逐步变为三资企业为主的局面。
据专家估计,到九十年代末,国家微电子科技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是十年。
此时让国家计算机产业雪上加霜的是,九六年,西方三十三个国家正式签订瓦森纳协定,民用技术控制清单包括:电子器件、计算机、传感器等九大类。军用技术控制清单包括二十二大类。华国处于被禁运国家之列。
在各方面严防死守下,华国企业要想获得先进技术,就变得非常困难。而外国企业则凭借掌握的先进技术,在华国市场予取予求,占尽便宜。
这就是国家的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历程,七十年代以前还能处于世界一二流的水平,进入到八十年代瞬间崩塌,短短十几年世界就被西方发达国家远远抛在身后。
除了自身原因之外,其实还是整个世界的大势,**十年代正是世界计算机发展最快的阶段,计算机产业开始从军用转向民用,个人电脑逐渐普及,计算机浪潮正式来临。
可惜国家没有把握住这个浪潮,刘啸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一下抓一抓这个浪潮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