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齐全,各种bug解决方案拉满,有大量的成熟案例。
总之就是你遇到什么问题,人家就有现成的解决办法,毕竟人是路况熟悉姿势丰富的老司机。
并且非常关键的,他们提供turnkeysolution,俗称交钥匙方案,让研究院不用太费劲就能做出整机产品来。
而交钥匙方案最初是一家叫联发科的公司搞出来的,这玩意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整机的研发门槛,实现产品迅速上市。
凭借这个模式,联发科曾经一度横扫山寨机市场。
防狼机、八个喇叭机、跑马灯机、火箭机、超长待机机……
可以说,解决方案公司是电子产业不可缺少的一环。
但凡芯片公司出了新产品,会去品牌厂商那边做宣传疯狂刷存在感。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找方案公司一起把整体解决方案搞出来,让存在感能变成货,化为钱。
在消费电子领域,解决方案公司很多,但没有规模大的公司。
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电子五花八门,而且这里面就没有超大规模的品牌厂商。
mp4、学习机、幼教机、儿童相机,安啄pad……
就算电视机这种,虽然有大品牌,但下面型号实在是太多了,单一一种出货量根本不大。
这就导致吭哧吭哧做了一款整体解决方案,但出货量上不去。
而且消费电子更新换代极快,你刚把这个解决方案做了,卖三个月货收点钱,马上又该搞新产品了。
整天忙得要死,不停的干活,但收益也就能覆盖下人工成本。
在手机领域也必须要有解决方案公司,而这个领域能出大的,因为他们的下游,手机品牌厂商,规模就小不了。
上游,手机基带芯片公司因为技术和专利门槛高,规模也很大,一家公司的一颗芯片做一套方案就能吃很大的市场,不用反复研发新方案。
做手机,规模小了就只能玩山寨机。
而伴随着品牌手机价格越来越低,山寨手机在智能手机时代辉煌不再。
这些做手机的大客户带来的大订单,让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能出不少货,恰很多饭。
华为,小米,oppo……这些公司不少型号的手机,其实都是方案商做出来的。
a股的闻泰科技就是做手机方案起家的,后来还玩了一出蛇吞象的著名收购。
以347亿元的估值,收购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安世半导体。
直接导致闻泰科技的市值从借壳上市时的35.8亿飙升到1800亿。
而刘韬这帮人,显然是在米国待久了,不了解国内电子产品开发的核心玩法。
以为自己技术牛逼,就无视规则。
这,显然是不行的。
连intel都会礼贤下士找方案商出板子,连arm这个不是做芯片只做ip的都会跟方案商搞好关系。
你,刘韬,打算撸起袖子自己上?
国内发展这么多年,大家已经习惯的套路,你真觉得自己更高明?
竞争对手直销大客户,方案厂商,渠道分销商,一层一层分担压力,一起拓宽消费电子市场,将原本零碎的市场整合起来,增大出货量。
你们家,单兵作战,还选的是hard模式……
曹深现在已经十分肯定,系统果然没毛病,它就是清楚的知道未来的结果!
有点小激动,要发了!
清了清嗓子:
“刘总,不知道您跟创新集团研究院下面的哪个研究所合作的呢?
据我所知,创新集团每年确实电视机出货不少,大概在600万台左右。
但是搭载安啄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现在还刚开始,去年出货在70万台左右。
虽然看起来数量还可以,但里面分了十六个机型,由八个研发团队开发。
算下来每种机型也就几万台的量。
您的芯片是新产品,创新集团肯定不会给您主力机型,最多就是一个边缘机型,用来试水的。
而过往这种试水机型,历史上出货量最大的一款黑马也不过一年卖了4万台。
按照你们现在的状况,从芯片到产品,再到小批量测试,到整机量产,至少六个月时间。
为了保险起见,您肯定不能只跟一家公司的一个项目组合作,就按照您每个项目堆七个人来算。
你这同时开五家品牌厂商,假如开十个项目的话,就是70个人要铺上去了。
这还会牵扯你总部的研发工程师,他们又要开发新产品又要给老产品做技术支持,不加人的话,压力不小啊。”
刘韬点点头:“是有压力,我们总部这边会分配二十个研发投入到产品支持组,再招聘20几个新人到新的编解码芯片研发那边。”
曹深伸出手,掰起手指头开始给刘韬,主要是给姚坤算账:
“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