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他很认同的销售策略。
“嗯,”曹深点点头:“直接与品牌厂商合作,你们的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做好了?厂商可以直接拿来用,套个壳子就能卖了么?”
刘韬沉吟片刻:
“因为芯片还没有流片,所以整体解决方案还没有做。
而且未来方案我们会和品牌厂商一起来做,他们有做产品的经验,我们有对芯片了解更深入。
相信双方通力合作,能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创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用户的青睐。”
曹深觉得,刘总真的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啊。
还真以为能搞出东西来,不对,也不能这么说。
什么东西,只要花时间精力最后肯定能搞出来。
再过个几百年,人类没准还能搞出来曲速飞船呢。
但问题在于,这个时间成本太高了。
用竞争对手的芯片,两个月就能试产,三个月就能出厂,四个月就能上量。
你家,三个月还在补齐芯片文档,修改参数,添加指令集。
五个月可能还没试产。
等你能做出产品的时候,竞争对手都开始卖下一波了。
消费电子一年就三个销售旺季,五月,金九银十和圣诞到春节前的假日期。
所有的电子新品,基本都是在抢这三个时段发布。
错过一个,一年就差三分之一的收入。
曹深都替他捉急,又问道:
“那刘总的意思,你们现在并没有合作的方案厂商?”
刘韬极为自信的一挥手:
“跟方案厂商合作,现在没必要。
我们自己就可以跟品牌厂商一起出方案,把产品做出来,而且这种直销的方式,服务更好。
我们会派技术工程师和现场应用工程师直接入驻到品牌厂商那边,有问题随时解决。
只要我们将与大公司合作的案例做好,以后都不愁的。”
刘韬提到方案厂商语气和表情都很不屑,就像是自己在给人赏饭吃似的。
诚然,在上辈子21世纪初那会儿,很多米国半导体公司对国内的客户还是很傲慢的,挑挑拣拣,各种要求。
但伴随着国内消费电子行业的崛起,米国佬渐渐回过神来,对国内客户的态度也一再转变。
毕竟有奶就是娘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刘韬显然心态还慢了半拍,还把自己当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的高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还觉得自己是技术产品牛逼,资源无穷尽的知名大公司。
俯视渠道,漠视合作伙伴,不重视利益分配。
最后很容易就成为孤家寡人,只能亲自去卖货,卖到最后发现品牌不够、资源不够、资金实力不够、人力资源不够。
被现实毒打后只能呐喊:这个世界针对我!
曹深笑了,这就是真不接地气的傲慢了,这把稳了!
他敢肯定,刘韬就没有自己做过整机产品!
而曹深,是有丰富被鞭打经验的!
从一颗芯片,到最后做成一个整机产品,这里面麻烦着呢。
首先你要做出一块主板,把大量的元器件贴上去,还得设计合理,并有效率的解决一系列功耗,电磁干扰等等问题。
一般这个主板,都需要至少来来回回搞三次,才不会报问题。
然后,你需要把系统跑上去,这就容易出现各种幺蛾子bug,有些你查来查去都莫名其妙。
这种莫名其妙,比给女朋友点了一杯奶茶外卖,她突然翻脸生气还让人摸不着头脑。
虽然现在有了安啄操作系统,可以免费用。
但,不是拿来直接装上的,你得根据实际的产品特性对这个操作系统进行剪裁和优化。
你还会发现,你的芯片在连接了其他芯片,跑上系统以后,各种“跑分”达不到理论值。那就拿回去改呗,或者想办法优化。
最终,在经历各种毒打后,产品磕磕绊绊做出来。
但产品还不一定好用,在用户各种骚操作下疯狂报令人崩溃的bug。
刘韬太自信自己团队的做整机产品的能力了。
芯片研发和电子整机产品研发完全是两条线,不是你会那个就能会这个的。
这就好比你是个种地的,你种出来的水稻、西红柿,甚至你养的鸡都特别好。
你对食材特别了解。
但这并不代表,你能做一盘上佳的番茄蛋炒饭!
还有,刘韬对整机厂商的研发水平有了过于浪漫的期待。
整机厂商虽然有所谓的研究院,但他们大多数的产品其实都是直接拿的方案公司提供的现成整体解决方案,稍微修改一下,再套个壳子就开卖。
而与研究院合作的一起做产品的芯片商,一定是很成熟的芯片厂商,他们的产品经过大规模的出货验证。
各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