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后续  战国之东帝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齐国,攻克洛邑,但齐国的洛邑与河内都距离齐国较远,中间还隔着楚国,是飞地,十分不便。

于是,秦国暗中许诺齐国,与齐国结盟。

接着,齐王冀三十九年冬,秦楚再次组建联军伐齐。其中秦将王龁率三十万秦军再次包围洛邑,而楚将魏无忌率三十万楚军出大梁,攻济阳。

齐国闻秦楚两国杀来,依旧以廉颇守洛邑,以庞煖守济阳。

济阳方面,庞煖闻楚军来,率二十万齐军出,击之。

齐楚两军在济阳外激战三月余,就在齐楚两军激战中,秦国闻齐楚大战起,暗中以王翦为将,率十五万秦军出邓,渡汉水,偷袭襄阳。

襄阳见盟友背叛,大惊,接着,襄阳城中秦国墨者内应作乱,城中又惊又慌又乱,王翦乘势率军击之,取襄阳城。

接着王翦顺势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将前线推进到郢都,直到秦军杀到郢都,楚国这才再次组织起抵抗力量。

而后,王翦包围郢都,并摆出攻城的架势,同时派人入城恐吓楚王完,说秦齐两国已经联合,逼楚国割让韩地的宜阳,阳翟两地给秦国。如若不然,秦军将攻破郢都。

楚国见秦国背叛,已然知道秦国已经与齐国勾结起来,更知道庞煖率军与楚军激战,就是为了给秦国创造机会。

此时,楚国君臣不仅担心郢都,更担心前线的楚军,以及齐国也会趁机大举进攻楚国。

就在楚国君臣打算答应秦国要求的时候,齐相鲁仲连抵达郢都,面见楚王,说以齐楚结盟共击秦国。

而楚国在面对相信秦国还是相信齐国,是向秦国屈服以及向楚国屈服的抉择时,很容易就选择了齐国。

齐楚结盟后,济阳外的楚军在魏无忌的率领下,迅速南下救援郢都,而庞煖也率领齐军快速向韩国方向的秦军杀去。

不久后,秦将王龁见济阳的齐军迟迟没有大破楚军,心中已经对齐国有所疑虑,接着,王龁又听说庞煖率齐军已经杀到洛邑五十里外了,立知齐国欺骗了秦国,于是王龁急率军退往函谷关,并派人通知王翦。

王翦闻之,赶在魏无忌的援军到来之前,便退到邓县坚守。

随着秦国退兵,齐军亦退兵回国,继续巩固燕赵之地。

随着齐国继续保持防守政策,随着楚国继续恢复元气,随着秦国虽然怨恨齐国欺骗自己,但面对齐楚联盟也不敢轻易出战,天下再次平静下来。

但天下虽平静,可秦国内部却是暗流涌动,之前十年,秦国被齐楚针对,屡战屡败,即便期间有过大胜,但却没有获得土地,这就导致秦国大部分的贵族与百姓,在之前十年中,都没有获得战争利益。

秦国之法,利出一孔,疲之,贫之,辱之,愚之,没有战争红利,几乎所有的秦人都陷入又疲又困中。

天下虽休战,但是所有的秦人都在求战,只是齐楚组成联盟,秦国根本打不过,于是,求战心切的秦人,便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地方。

齐王冀四十年春,秦将王翦率三十万秦军攻义渠国,灭之。

此战,秦人多有战功,但关中的肥沃土地已经在之前的百年间基本分完,在关中几乎没有肥地的情况下,秦王密将关中较贫瘠的荒地与义渠国的水草丰茂之地赏赐给了以王翦为首的秦军将士。

王翦等一大批立功的将士被封在义渠,全都感觉自己被发配边疆了,于是,以王翦为首的秦军将士,皆对此次封赏十分不满。

于是,经此一役,秦国所有人,至秦王密下至普通百姓,皆对前路迷茫了。

向东部进攻吧,就将面对齐楚两国,打不过,向南面进攻吧,道路崎岖,且有坚固的关邑,当年白起都没有把握,不敢贸然行动,向西面北面进攻吧,这两边都太穷苦,打输了要被治罪,打赢了也要如王翦一样全家被发配疾苦之地。

如此,所有的秦人都感觉前途无望,未来一片黑暗,皆有绝望之色。

绝望之下,怨气积累,戾气四起,秦人纷乱,触犯秦法而贬斥为刑徒者日众,甚至,已经有百年时间没有内斗的秦人,开始出现内斗想象,且屡禁不止,即便秦国持续保持高压,而

秦人依然内斗不止。

秦人斗殴犯法者日众,屡禁不止,秦国君臣忧之,有人提出效法齐国,施行富民之策,但秦王密与秦国公族、贵族皆反对。有人提出再次变法,改变耕战政策,大赦全国,与民休息,秦王与秦国贵族大都反对。

……

……

……

齐王冀四十一年春,这一天,齐王冀从秦国内应哪里得到消息,秦国壮丁已经有接近三成的百姓已经在秦法的摧残下沦为刑徒。

田冀闻之,以为攻打秦国甚至一统天下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齐国正式启用齐国这三十几年来不断安插在秦国内部的内应,分化秦人与秦国,分化秦人与秦王,将秦国内部的所有矛盾皆指向秦王与秦法。

齐王冀四十一年,大量在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