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一样。
当看到最低门槛“研究生以上”后,至少在今天以前,张帆不觉得自己会和神宇集团有什么交集。
但现在,张帆拿到了神宇集团的offer,他都怀疑自己没睡醒。
再次把offer放到室友面前的时候,张帆永远也忘不了,室友的眼珠子瞪得几乎要掉出来。
张帆心里爽得一匹。
在离校的最后一天,张帆成为了学校的风云学长,连学校那面优秀毕业生荣誉墙,都贴上了张帆的照片。
虽然因为是临时赶拍的,照片上的张帆看上去像个呆B,但那也是一名优秀的呆B了对吧?
有很多学弟学妹来请教张帆师兄是如何被神宇集团录用的,张帆每次都谦虚地说运气、运气而已,他只是个普通人。
事实上,张帆真的是靠自己的实力拿到神宇集团offer的,普通人的实力。
神宇集团正在开发一个“星际旅行”项目,项目的第一阶段计划是实现人类到火星旅行。
这个项目的潜在客户群体是那些喜欢冒险和出风头又闲的蛋疼的大富豪,毕竟来回火星的路费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
这个项目在技术层面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的障碍是如何打消那些富豪的顾虑,保证将他们送到火星后,又能安全地送回来。
张帆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没有任何太空方面的专业知识,简历上填的相关工作经验是看过《三体》,特长填的是“看书、看电影、玩游戏”,奖惩经历填的“无”。
在走廊等候面试时,看着一个个研究生、博士、双博士、学生会主席、领军人物……从面前一一走过,张帆觉得神宇集团的HR一定是搞错了,自己这样一个普通人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然后。
张帆被录取了。
……
有什么比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送去火星,再安全地送回来,更能打消富豪们的顾虑?
张帆正是靠着身为一名“普通人”的实力,击败了那些优秀的竞争对手,拿到神宇集团的offer。
然后张帆又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头衔,他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登陆火星最年轻的“宇航员”。
这一个头衔又让张帆成为了新闻媒体的焦点。各种采访、专访从早上排到晚上就没断过。
很多人好奇张帆是如何被神宇集团选中,成为人类历史上登陆火星最年轻宇航员的。
这当然不能说因为他是普通人,是即将被送去火星的小白鼠。神宇集团的公关部门早就拟好了一套说词,并且由形体老师一对一指导张帆,如何在镜头前面带微笑、自然而然地复述一遍。
在公众面前的张帆品学兼优、自幼以宇航员为梦想,是“别人家的孩子”的代表。张帆的父母也会经常指着电视屏幕,津津有味向亲戚朋友传导自己的育儿经验。
张帆是他们的骄傲。
张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学习如何在媒体面前表现得自然得体,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推销“星际旅行”项目。
广告效果是毋庸置疑的,神宇已经收到了不少富豪的意向订单。
完成各种采访后余下的一点点时间,才是张帆学习太空专业知识的时间。
负责教导张帆有关太空专业知识的,是一名叫“苏沐然”的女教授。
张帆可不敢小瞧对方,虽然苏沐然只比他大两岁,但是对方是留学海归、拥有双博士学位,获奖论文无数,和自己这个破本科生一比,真搞不明白这女学霸的书是怎么念的。
除了在太空如何吃饭、睡觉等等基本常识以外,张帆将苏教授教给他的专业知识归结为两句话,那就是:“这不能碰”“那不能碰”。
总之除了吃饭睡觉,他最好啥也不干,啥都不要碰,这是神宇集团的专家团队反复叮嘱张帆的话。
火星探测船“火鸟号”的先进程度、自动化程度、以及项目专家团队的专业程度,使得“星际旅行”计划失败的概率,比往返太平洋的波音797客机坠毁的概率还低。
电脑犯错的概率总要比人类自身犯错的概率低得多。科技发达所能替代人的工作,比张帆所想象的要多得多。
经过苏沐然教授的循循善诱与细心教导,张帆也终于明白,原来他就是那个导致“星际旅行”计划失败的最大潜在风险因素。
你妹的!
到“星际旅行”计划实施的那一天,张帆昂首挺胸地走在10位宇航员前面,微笑着向红毯两边的民众挥手致意,迎接铺天盖地的鲜花与欢呼,以及记者的长枪短炮与各种闪光灯。
航天飞机舱门关闭的那一刻,舱内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晚餐吃什么好呢?”
“牛排给我留一份,我讨厌吃流食。”
“哈哈哈……”
10位宇航员一边轻松愉快地交流,一边按各自分工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为发射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