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秦末公子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有今天,少不了当年项梁公的扶持。如果没有当年项梁公借我兵,我的一家老小都被那雍齿给捉去了,哪儿还会有我刘邦为灭秦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机会?我这人是没读过什么书,可基本的良知我是知道的,这份恩情我怎么可能不报呢?

就算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就算你们觉得我说的这些全都是假的乱编的,那你不妨再想一想,项羽是谁?他用五万大军就攻破了章邯和王离的四十万秦军,我刘邦何德何能能够拦得住项羽?我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让我的人主动和项羽的人开战?”

刘邦的语气相当诚恳,在项伯沉思的时候,张良也上前一步说道:“其实这件事怪我,我身为韩人,自荐留在沛公身边辅佐他灭秦。可当我们进入咸阳之后,我却没有尽到一个谋臣的本分,竟然在函谷关造成了这么大的误会,说到底,这件事是我的责任。

项伯兄,我张良劳烦你一件事,你回去之后,和项羽将军把这事说清楚。如果他真要追究此事的话,我张良一人承担。”

“你这是什么意思?”刘邦瞪大眼睛看着张良说道:“子房,你虽是来辅佐我,可我一直把你当朋友相待。守函谷关的是我的人,你单枪匹马留在我身边。怎么能到头来出了问题把你推出去承担责任?我刘邦做不出这种事。

项伯将军,劳烦你转告项羽,若我刘邦真的在不经意间惹恼了他,他想要我的这颗项上人头,尽管拿去便是。但还请他千万不要责怪到子房以及我那一帮兄弟身上,他们都是我的人,都是听我命令行事的。”

在张良和刘邦相互争着承担责任的时候。项伯充当起了和事佬的角色,他拦在两人中间劝道:

“好了好了,事情的大概经过我都已经清楚了。沛公说的没错,这事无论怎么看都是只是一个误会而已。”

项伯觉得刘邦刚刚说的那一句话相当有道理,如今天下谁人不知项羽之勇,刘邦怎么可能会有胆量下令主动攻击项羽的人呢?单单是这一点,项伯便认定函谷关的事的确只是一个误会而已。

项伯安抚着争得面红耳赤的这两人:“我会把这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给我家羽儿的。羽儿虽然年轻鲁莽,却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只要他弄清楚了这里的来龙去脉,知道这只是一个误会之后,他一定不会难为你们的,你们且放心吧。”

刘邦与张良对视一眼,旋即同时重重弯腰向项伯作揖。项伯无奈之下叹了一口气,从今天这架势可以看出,张良应该是不会丢下刘邦独自离去的,而张良与他有救命之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看着张良蒙难…

项伯离去之后,刘邦也不再假装了,他的嘴角露出一丝丝笑意,看来危机应该是解除的。项伯再怎么说也是项羽的叔父,应该能够拦住项羽的。

不过张良却没有刘邦那么乐观,张良脸上的表情依旧并未放松,他凝重的看着刘邦说道:

“主公切不可大意,必须得小心范增,项羽打仗虽然勇猛无双,可毕竟年轻。我相信自始至终想要对主公不利的都是范增。”

提起范增,刘邦也是一肚子气。他万分鄙夷的说:“我真不明白这老头为什么总是看我不顺眼,当初是他提出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现在反悔的又是他。而且项羽这一路虽然立下大功,在巨鹿城外的那一战消灭了秦军的大部分主力,可是我这一路也不轻松啊。

当时项羽率领楚国的五万精兵前往巨鹿战场,我手中却只有这不足三万且算不上精锐的兵力。从彭城到咸阳这一路近两千里,有多少个城池?如果不是我们运气好,就凭我们这三万人能做成什么事?其中有多少次我们都差点儿死在秦军的手中。

项羽他是功劳大,可是我刘邦的功劳难道就小吗?要知道当时彭城的所有人都认为我率兵西进要更加危险。当初被项羽杀掉的那个宋义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带兵西进的,现在倒好,我答应范增带着微弱的兵力一路西进,牵制住在巨鹿城外的秦军。到头来他却想要杀掉我。子房先生,你说句实在话,我刘邦想当一个关中王过分吗?就算当时没有在彭城的那个约定,我一路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拿下的咸阳城,我就把这个咸阳城占下来怎么了?在咸阳宫内当一个关中王又怎么了?”

张良哪能不知道刘邦的心情?其实刘邦所言不假,世人只知项羽在巨鹿的那一战太过耀眼,所以难免遮住了刘邦散发的作用。因为项羽在巨鹿的那一仗虽然非常艰难,胜的也相当漂亮,可之后项羽都是一直和诸侯联军在一起的。情况再糟也有那几十万诸侯联军为他兜底。

而刘邦就不同了,要知道这一路上的任何一个秦国城池都有可能会成为刘邦的葬身之地。费了那么大力气,好不容易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到头来该得到的东西非但拿不到,反而要担心别人会不会再来找他算账,甚至要了他的这条小命。

也就是刘邦年纪大些,性子稳重一些。要是一个年轻人,恐怕早就掀桌子了。

张良苦笑着说道:“当然不过分,这些本来就是主公应得的,而且也是问心无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