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还有许多秦国的城池,这些城市虽然已经孤立无援。可难免少不了有一些死忠之人,即使大秦已然灭亡,他们依旧在为国家死战。项羽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攻打过去,速度自然快不了。要知道刘邦之前一路攻打到咸阳可是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的。
而项羽在对付章邯以及王离时已经浪费了大半年时间。他怎么可能会在这么短时间就到达咸阳?
刘邦进了咸阳城之后,果然如同他所答应的那样,确定了子婴没有耍什么心眼,他非但没有杀掉大秦的这位末代皇帝,甚至还承诺若以后他为王,则任命子婴为相。对于咸阳城的百姓以及咸阳宫内的所有人来说,刘邦可以说是秋毫不犯,想象中的大开杀戒并未出现。
刘邦在并未称王的前提下,做主废掉了秦朝苛刻的法律,只留下了简单扼要的几条。
而咸阳城内百姓受到秦二世以及赵高的欺压已久,如今却被刘邦如此宽厚对待,因此他们非但没有怀念已经灭亡的旧国,反而对刘邦相当的感恩戴德。
这段时间里,苏念虽然并未再进入咸阳城,可实际上他与张良来往非常密切。
后来张良嫌麻烦,干脆也在这个破旧的小村庄里住了下来,和苏念竟然成了邻居。刘邦相当器重张良,因此当张良住在这个小村庄的时候,刘邦派出了精兵保护张良的安危。这样一来,修远就彻底放心了下来。反正苏念和张良在一起,他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外人来找麻烦。
修远心安理得的去如今风平浪静的咸阳城中胡吃海喝了。
“不知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张良和苏念两人在小河边垂钓的时候,张良随意问道:“如今大秦已然灭亡,战火终于停歇。你接下来想做什么呢?是继续开个学堂当教书先生吗?”
苏念自嘲一笑,盯着面前的鱼竿说道:“若战火的确熄灭,那自然是好。可是子房兄,你觉得这仗打到这里真的就已经结束了吗?”
“此言何意?你的意思是,这仗会接着打下去吗?”张良有些不解。
如今的形势一片大好,各个诸侯联合起来攻打秦国,而秦国已经灭亡,就连三世皇帝子婴都开城投降。刘邦已经彻底接手了咸阳城,虽然没有称王罢了。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一直都是各个诸侯王并存的状态。在张良心中,这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固有的格局。而秦国虽然以一己之力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可实际上个大秦帝国也只存在了区区十来年而已。
因此张良并不觉得灭秦之后各个诸侯国林立的状态有什么不妥。
这并非一个人目光是否长远的问题,而是目光被局限住了。
苏念对此相当清楚,虽然各个诸侯国之前并存上千年,可时间长并不代表这种状态就是好的。尤其是在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统一的大秦帝国之后。
以往的各个国家的王手中的王权又怎么可能和大秦的皇帝相提并论呢?有了秦始皇嬴政的存在,后人将会以之为楷模,想要取而代之。而并非是再回到秦灭六国之前的那种状态之下。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大概就是差不多的道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苏念才会觉得子婴当时提出的那个计划是相当有可行性的。作为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他比任何人都要明白,从诸侯国林立到统一的大秦王朝,这算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只有顺从这种进步,才能走得更远一些。
因此刘邦项羽之间必有一战。
张良也算是苏念在这个年代结识的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而且他和张良之间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因此倒也不必对张良隐瞒什么。
他继续看着自己手中的鱼竿说道:“子房兄最好还是不要太乐观了。我有一种预感大秦灭亡并不是这场战争的结束。而是另一场更为惨烈的战争的开始。大秦尚未灭亡之际,各个诸侯国的共同敌人就是秦人,所以他们才能联合起来。而大秦灭亡之后,由于利益争夺不均。而且天下苦秦已久,所有人心中都压抑的太久,各个诸侯之间必然会各自为战的,那才是真正的混乱。”
“不!”
张良坚定地摇了摇头。“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的。等到项羽来到咸阳城之后,就算他要代楚王行事,可无论怎么说,刘邦都是第一个进入咸阳城的,他理应成为关中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而项羽身为灭秦之战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是楚王麾下最得力的战将,他也会得到他应有的封赏的。至于其他诸侯,则是跟随项羽一同行事的。那么他们同样应该按照功劳大小进行分封。分封完之后我将离开刘邦,回到韩地辅佐我王韩成。
战争已经持续了如此之久,百姓流离失所。就算某些诸侯王因为分封不均想要再次挑起战火,可是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没有足够的粮食,再加上忌惮项羽的实力。有谁敢挑起战争?难道是项羽本人吗?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接下来的天下大事将在项羽一人的手中。别人都可能因为利益不均而主动挑起战火,项羽绝对不可能。而他会是成为扑灭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