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东战争,被阿拉伯世界的英国媒体定义为?失去的胜利!不知道这个定义,会不会引起曼不群先生的不满,反正阿拉伯国家对此是十分不满的。
从土地上面来说,以色列比开战之前还多占了领土,倒是没有像是历史上那样几乎占领巴勒斯坦全境,但仍然把半个耶路撒冷收入了囊中。
其实以阿拉伯联军这边几乎漏风一样的部署来说,这种结果也不是不能理解。
等到阿拉伯国家动员起来浩浩荡荡的乌合之众,以色列支撑不住已经呼叫美爹支援,划分了停火线,阿拉伯国家当然是不服的,这个不服是针对以色列而言,并不是针对美国。
中东的局面还是相当复杂的,这一次战争以色列认识到三点,第一应力避持久战,打好进行战争的基础第二阿拉伯世界是自己的敌人,应坚持和大国合作,谋求它们的支持第三作战上应重视奇袭和机动。
至于当前在阿拉伯世界当中实力仍在的英国,自然是要促成反制,针对以色列的认识应对三点,那就是论持久战、采取军备竞赛的模式进行对抗,第三宣扬美国是以色列身后的支持者。
虽然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完成了一换三的交换比,但阿拉伯人可是有巨大的人口优势,要是德国没有清洗过犹太人以色列还能长期对抗。
又不是面对两万五千人的卡塔尔、七万人的巴林、十五万人的科威特,九万人的阿联酋。
艾伦威尔逊其实非常讨厌飞机这种交通工具,但因为工作关系,总不能时时刻刻飘在海上,这个破球虽然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可对于他这个寄生虫而言还是庞大无比的。
本次阿拉伯国家举行开罗会议,还没有正式独立,处在被托管状态的利比亚没有参加。
已经在伦敦再次开始募资的帕梅拉蒙巴顿,刚刚如法炮制,拿到了前往北非勘探的资金。
利比亚的事情艾伦威尔逊不是帮不上忙,但是帕梅拉蒙巴顿有更好的求助对象,地中海舰队巡洋舰队司令蒙巴顿。
利比亚当地驻扎的英军和法军指挥官,蒙巴顿将军没有不熟悉的,比艾伦威尔逊发挥的作用更大,他只能帮助未婚妻出出主意,起到一个啦啦队的作用。
陪着帕梅拉蒙巴顿在破土动工的霍克森庄园转了一圈,两人约定等到翡翠屋完工就举办婚礼,“开罗那个地方,父亲说除了热之外,好像条件很差,在年底这个时节热当然不是坏事啦,可条件艰苦也是真的,你可要注意一些。”
“这些我都会注意!”感受到关心的艾伦威尔逊忍不住进行了一番口舌之争,随后才松开道,“我去摸一摸阿拉伯人的底,你在利比亚结束之后,就可以想想怎么挤进波斯湾了。如果能找到利比亚的石油,你也就有了这个资格。”
“真是辛苦我的男人了!”帕梅拉蒙巴顿抓着艾伦威尔逊的手摇啊摇,“我询问一下父亲当地的情况,你到了埃及直接去拿资料就行了。”
“那真是万分感谢,会让我少走不少弯路。”艾伦威尔逊表达了万分的感谢。
尤其是这可以明辨双方的虚实,很难说这一次中东战争对阿拉伯人有什么影响。因为参战的阿拉伯国家好像和战前没什么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认为自己没输,如果不是美国施压,胜利必然是属于阿拉伯人的。
对以色列的影响是很大的,以色列陆军指挥机构,战后几乎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个指挥机构的特点,是总参谋部统一控制陆、海、空所有兵种。
在以色列,海、空军都还未发展成为完备的军种,它们的军官在总参谋部工作时,以个人身份活动此以代表本部队活动更多。由于没有总司令这个职位,总参谋长就成了指挥陆、海、空整个部队的唯一的行政首长。
总参谋长是统辖总参谋部的首长。总参谋部的常任成员是空军、海军、装甲兵部队的司令和北部、中部、南部各军区的司令。总参谋部通过总参谋长同内阁的政治首长联系。
军队的一切事宜均由总参谋长对国防部长负责。空军和海军被称作“部队”而非军种,正式名称是“海上部队”,和“航空部队”海、空部队司令要向总参谋长提出报告,他们有自己的行政部门负责处理军务问题。
战争期间建立的预备役动员体制也被保存下来,体制的独特点在于它的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军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常备军的附属品。常备军平时的主要任务是向国防军的预备役部队提供训练有素的骨干。
很明显,预备役军人是国防军的主力,以色列国防最终依赖于预备役组织。预备役军人往往士气不高,但以色列国防军不存在这个问题。
至于听闻以色列国内出现了地区合作社,其实就是苏联集体农庄的另一个称呼这种事,现今以色列国内的民族构成,有很大一部分是苏联境内的犹太人。倒是不值得关注,苏联的某些政策确实是非常适应战争。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