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并且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支持,还在海得拉巴的德国军人已经不多,大部分的德国军人已经返回欧洲。
但剩下的德国军官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指挥阿里汗的军队,使用着大批的德国陆空武器,再这一次的武装冲突中,对进攻的印度军队进行狙击。
海得拉巴的面积其实比克什米尔还要大,几百年来作为英国同盟的强大土邦遗产还是相当丰厚的,庞大的土邦面积,也给了德国人发挥的空间。
如果不是一九零三年,海得拉巴主动将北部的土地送给英属印度直辖,现在的海得拉巴还要更大一些。
诚然,阿里汗军队的德国顾问连少将都没有,但是一批经过战火考验,面对过全世界围攻的校尉军官,在次大陆这边仍然游刃有余。
虽然刚开始面对印度军队的发难,海得拉巴反应不及时,但印度军队慢吞吞的行动,终于还是给海得拉巴做出了布置的时间。
德国人首先确定,进攻的印度军队并不多,事实也正是如此。就连远在美国的艾伦威尔逊,都能看出来印度还缺乏指挥大兵团的经验,真和苏联红军打过仗的德国军官,更是能够轻而易举的判断出来。
做出了这个判断,德国军官便制定了依托德干高原进行抵御,并且伺机反攻的布置。
德干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虽然海拔不高,甚至都不如欧洲的山脉高,却十分险峻,不高的德干高原十分支离破碎,也不利于大兵团的进攻。
海得拉巴规模在土邦中位居首位,阿里汗拥有自己的军队、宣传系统、铁路网,邮政系统和货币,还有一个被德国军官注意到的有利条件,就是海得拉巴的铁路是宽轨。
这是因为阿里汗在建设铁路的时候,被英属印度总督府干涉过,导致海得拉巴的铁路网不能和印度大部分的铁路连接。而现在,则被德国军官利用上了,出现防御战争的时候,这不但不是一个劣势,还是一个优势。
德干高原其间道路婉蜒曲折、陡峭狭窄,有些地方不过是些羊肠小道。若想把兵力单薄的部队沿这样遥远的战线分散配置,又要使他们不断获得粮食弹药补给,或者让他们坚决顶住一个差不多是依靠本国基地作战的顽强敌人,确实是不容易。
不过有了海得拉巴自成体系的铁路网,便开始利用这个优势,海得拉巴的军队分成两个部分推进。主力部队沿着铁路北上向北推进。少量但是更加精良的卫队打算沿仅有的一条狭窄道路越过中部高原进抵克里希纳河。
两支部队最终抓住了一支最深入海得拉巴的印度军队,规模有一个团,是刚从克什米尔战场上撤离的王牌部队,来到海得拉巴的目的也简单,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不时发生近战,其激烈程度是以往战争中所没有的。
夜晚来临之前,不少印度部队的士兵发觉弹药几乎告罄。
直到接到撤退的命令,印度人才发觉退路巳被切断。一支很强的海得拉巴部队在交战之前就封锁了主要道路。他们牢牢地控制着阵地,使为把他们赶在以便前来增援印度军队之前进行准备,让印度的增援部队发起的多次进攻未能成功。
明白形势不利的印度部队开始撤退,但在主要道路上遭到伏击。结果,那里很快就塞满了毁坏的车辆,战车乘员和步兵在慌乱中四散奔逃。
在失去突然性之后,新德里的进攻就步入了克什米尔模式的战斗轨道,战争可以说是每天都在进行,但是旷日持久,变成了互相炮击,互相袭击的样子。
这个时间还没有治安战这么一说,但实际上印度的军事行动已经变成了治安战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