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御戎上策  大靖日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朝有张相牵制萧党,地方则有他们这些忠臣良将巡狩一方,必然重蹈前燕覆辙。

夏侯淳稍作沉吟后,颔首道:“大靖之病,在于玄宗,而非区区奸臣国贼。而萧党倚仗除了玄宗外,还有一大援手!”

他目光一偏,落在杨忠身上,轻声道:“三舅可知此援手是谁?”

杨忠微微皱眉,卫伯玉挑眉道:“殿下是指北蛮子?”

方储端起紫砂壶,滚烫清泉水倾泻而下,杯中乌龙茶叶随波逐流,在杯中肆意翻滚,如同官场般,上下浮沉,周而复始,旋转不定。

他笑道:“此名车云茶,外形似条,圆紧光直,银绿隐翠,叶底嫩绿匀整,一芽一叶。香气如新,沁人心肺。”

初洗之后,他再将烫水气倒入,一抹疑似发酵的清茶萦绕,令场中诸人眉头轻挑,下意识嗅入。

奉茶之后,方储徐徐言道:“云霄南下乃是必然,只分早晚,这也是朝野共识,但如何应对,却值得深究。”

给卫伯玉递上一杯后,他舒出口气,悠声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急,更不能慢,须松弛有度、步步为营,操之心切恐会得不偿失。”

他笑了笑:“道门看似树大根深,实则只要斩断其源头,彼等便会树倒猢狲散,不足为虑。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慢刀子钝肉,温水煮青蛙,否则突然下一剂猛药,任谁都会狗急跳墙的。”

他看向夏侯淳,含笑道:“这不正是殿下曾经的计策么。”

卫伯玉垂目凝视茶叶,目光潜入茶水之中,幽幽地神色似要勾起茶杯中那双冷淡瞳孔,他抬眼看向方储:

“此一时彼一时,都火烧眉毛了,还想着徐徐图之,莫非还要等亡国了再来考虑么?”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杨忠摆手阻止,看向夏侯淳问道:“依殿下方才之意,莫非万宁宫那位的外援便是云霄国?”

夏侯淳品茗细嗅,放下茶杯后,“不错!”

他沉声道:“云霄皇族世代以中原主人自居,彼等与我大靖也不仅仅只是耕牧文明之争,还是诸国不断膨胀的利益之争。

故而,两国必有一战,而这一战,来的晚不如来的早,而且与其由彼等主导,不如由我等化被动为主动,一举拿下河西以北,御敌于国外之外!”

奉茶的方储摇头道:“我以为目前仍须以分化拉拢为主,而非正面对上整个云霄。”

他语气一顿,看着夏侯淳,凝声道:“而今陛下前往天都峰,大靖上下堪称六神无主,而忠于大靖之人很快便会在道奴猛烈攻势下举手投降,紧靠我等阵营之人也很快便会土崩瓦解。”

他深吸口气,沉声道:“故而我们需要修生养息,需要喘口气,万万不能与云霄正面对上!”

他补充了一句:“至少不是现在对上。”

夏侯淳沉凝不语,方储如此抗拒与云霄敌对,必然不是其一家之想,其人代表的可能便是在整个大靖内绝大多数反战联盟。

这是分歧,也是政见不同,更是一种对于大靖内乱在即,疑似面临分裂的妥协。

而夏侯淳也意识到了,这些人在此并非是给他助力,至少不会毫无保留的给他兵马粮草。

环视一周,方储婉拒,卫伯玉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先把道奴铲除了再说,那么杨忠呢?

待见太子视线扫来,杨忠沉默少许后,缓缓言道:“我与诸位不同,我以为殿下当借助云霄南下之机,挟军南下,驻军太康!”

咕咚一声,正要提壶的方储直接将撞翻了茶杯紫壶,撒了一地。

卫伯玉陡然瞪目,死死地看向杨忠,寒声道:“怎么,去年谋逆未成,杨大统领莫非还想殿下来个马踏太康不成?”

这个话题太大了,让夏侯淳都不禁有些口干舌燥。

他如同牛嚼牡丹似的,咕噜咕噜灌了三杯清茶后,润了润嗓子,摆手止住场中争吵局面,对着杨忠无奈道:

“三舅这话可不能乱说,本宫今次前往幽燕,一来名正言顺,奉了中枢之命镇抚地方;二来也是协助三州诸府疏离地方军政,可不敢再说方才话语了。”

杨忠瞥了一眼夏侯淳,似乎饱含深意,不置可否。

不管别人如何,夏侯淳这个‘一心从良’的心算是从未改变。

挟军南下,兵叩太康,这不是谋逆又是什么?莫非还想来个二进宫不成?

瞧着夏侯淳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幽燕子民,可实际上东宫这位北上目标他们早已心知肚明,不是兵马又是什么?

卫伯玉心中冷笑,扯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还都不过是为了兵谏打掩护。

最后还是方储和了稀泥,安抚两方后,再次问道:“正如殿下所言,意欲御敌于国门之外,便要四方军政协助,不知殿下可有准备?”

想要杀敌,人马与粮草怎么来,作战方略可有筹划,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夏侯淳看着他们,微微一笑:“这正是本宫前来拜会方大人的原因。”

他立身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