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比试刀工要蒸面干嘛  铁道炊事兵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光不禁悄悄为78号炊事班捏了一把汗;

面塑在解放前,只能算是一种手艺人讨生活的一个门道,在世俗眼里属于偏门;

在古时,面塑主要用于祭祀、婚嫁、节日礼仪等场合食用,以表示对场合与来宾的尊重;

到明朝时期,面塑逐渐开始脱离食用范畴,独立发展成一种艺术形式,但这种艺术并不获得当时士族阶层的认可,属于下九流的民俗范围;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老百姓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依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班长,老王跟你商量了做什么了吗?”

“五谷丰登!”

“就做粮食啊?”

“你以为一颗一颗的粮食用面做出来容易吗?那要用雕刀慢慢地一颗颗雕刻出来!”

“五谷丰登?有意思,确实非常大众化啊!”

当得知10号炊事班的要做五谷丰登的时候,水灵光不觉微微一笑,这种复杂的面塑,她也是好久没见过了;

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都有面塑存在;

有些面塑甚至非常出名,已经用当地的一些地名为面塑命名,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比如:菏泽面塑、忻州面塑、山西面塑、上海面塑等。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塑的品种异常丰富。

“礼从宜、事从俗”,越来越富裕的劳动人民,日益隆重的民俗活动需要,直接促进了面塑的发展,面塑也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含义。

比如:“五谷丰登”就是代表了广大劳苦大众在祭祀、婚丧嫁娶等场合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望。

“班长,你看78号炊事班就知道埋头切,我们赢定了!”

“目前来看,我们刀工是赢定了,不过78号的红烧肉在步骤上看一点毛病都没有!”

“红烧肉比的是细节,班长,也许他们是得到高人指点,知道了这些步骤,但是至于细节,那可不是指点指点就行的!”

“嗯,你说的对,毕竟他们只是临时组建的炊事班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