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时辰,受不了了,都走了。”
“你拉的什么曲子,如果不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拉,其实倒是很好听的。”刘舞接过胡琴来,看刘和一脸疑惑,接着说。
“说是《二泉映月》。”老爷子捋着胡须,“真是个好曲子。”
刘舞人真的很聪明,胡琴到了手里,《二泉映月》的调子随即就送了出来。
听了一个时辰的单曲循环,果然还是挺有效果的。
刘和站起身来,他的肚子有些饿了。
“去吃饭。你三叔还正在吃呢!”老爷子说。
来到前院,院中的雨水已经被扫出了大门,饭桌还是摆在了杏树下。一盏纱灯亮堂堂地照着。
“来,就剩咱爷俩了。人家都吃过了。”三叔夹了一筷子菜给刘和,“你拉胡琴,难得那么投入,大家都不忍心打搅。”
“今天好奇怪啊,竟然会这样。我自己都不知道。”刘和狼吞虎咽地刨着吃。
三叔吃完了,放下筷子,说:“专注是好事。我们弟兄四个,你爹就很手巧。厚积薄发,这两天你给咱搞出了纺纱机、织布机、黑石头,现在又弄出了个缝纫机。我也觉得很奇怪呢!”
小池的屋子里人影晃动,笑语不断,刘猛走了出来,手里举着一件衣服,说:“哥,这是给你的。”
刘和刨光碗里的饭,擦了擦嘴,接过衣服一看,好熟悉啊,是一件背心。
“我把他叫背心。”刘和交给三叔,“这主要是夏天穿的。吸汗,清凉。”
三叔接过来看着,摩挲着说:“好。这个衣服倒是简单使用。咱们的庄客干活可以穿。价格肯定便宜,也好卖。”
“三叔这是同意我们做生意了?”刘和激动滴说。
“我一直没有反对。宋太宗说的,咱们是蛮夷。所以,做事就尽量少一点拘束,你想好了告诉我一声。
你这两天弄出来的东西,我看都行。”三叔递过来背心,拿出烟锅装着旱烟,“现在,哪怕是你带着胡琴讨吃,也饿不死你。”
刘和一愣:三叔这个思路清奇,我怎么着,也沦落不到讨饭的地步啊!
“伍子胥过韶关,一路上就是吹着曲子讨饭的。有手艺,总是好的。”“民间艺人”刘长风陷入了沉思,说。
“三叔,你又来。我不会讨饭的,我要当大富豪。”刘和埋头刨饭吃,心里反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