辆马车停在乡野小路上,从车厢走下那李宝箴,走来这边,作揖行礼:“崔先生。”
崔东山没搭理。
李宝箴起身后望向柳清风,笑道:“柳先生。”
柳清风笑着伸手示意对方坐下。
李宝箴坐在柳清风身旁。
崔东山转过头,打趣道:“见面道辛苦,毕竟是江湖。”
“不耽误你们哥俩好好叙旧,我自个儿找点乐子去。”崔东山站起身,拎着一旁孩子的衣领,御风离去。
崔东山悄然落在了数百里外的一处山下城池,带着那位高老弟,一起并排坐在树荫,四周人头攒动,看了足足半个时辰的路边野棋,不是围棋,棋盘要更简单些。不然市井百姓,连棋谱都没碰过半本,哪能吸引这么多围观之人。
等到设局的野棋手赢了一大堆铜钱、碎银,众人也都散去,今天便打算收工,这就叫一招鲜吃遍天,只是当他看到那个白衣少年还不愿挪窝,打量几眼,瞧着像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少爷,便笑问道:“喜欢下棋?”
崔东山跃跃欲试,搓手道:“会的会的,别说是此棋,便是围棋我都会下,只是离家匆忙,身上没带多少铜钱。你这棋局,我看出些门道了,肯定能赢你。”
那下野棋之人笑了笑,这可是江湖野棋十大名局之一的蚯蚓引龙,不怕别人看出门道,越多越好,就怕对方觉得此局无解,根本不愿上钩。
崔东山一拍旁边孩子的脑袋,“赶紧下棋挣钱啊。”
那汉子大笑不已,竟是手脚麻利收了摊子,懒得与这少年纠缠。
崔东山也不阻拦,一点点挪步,与那孩子相对而蹲,崔东山伸长脖子,盯着那个孩子,然后抬起双手,扯过他的脸颊,“怎么瞧出你是个下棋高手的,我也没告诉那人你姓高哇。”
孩子面无表情。
崔东山扯了半天,也觉得没劲,站起身,带着孩子在城里边东逛西荡,遇见个年纪不大的京溜子,是这藩属小国京城里边跑出来捡漏的,多是被古董行当家掌柜信得过的学徒,从京城分派到地方各处搜求奇珍异宝、古董字画的。做这京溜子一行,眼睛要毒辣,人品要过硬才行,不然一旦得了价值千金的重宝,便要直接跑路,干脆自立门户。
崔东山就跟着那个京溜子逛地摊,那人掂量过、悄悄留心过的物件,他都去跟着掂量一番、使劲打量几眼,气得那京溜子只好在僻静处,停下脚步,无奈道:“你这少年,若是缺钱花,我送你些便是,莫要一路跟我耍乐了。你是觉得好玩,却要砸我饭碗的。”
崔东山看着那个年轻人的眼神、脸色,没来由有那么几分熟悉,崔东山蓦然一笑,“放心吧,接下来我保证不捣乱。”
那年轻人将信将疑,又不好赶人,所幸接下来行走四处,那少年果然安安静静,只是这让年轻人便又有忧虑,该不会江湖险恶,对方本就是奔着自己而来吧?江湖路数多,教人防不胜防。不过那少年随便买了一只瓷碗,覆在孩子脑袋上,就与他道别,说要带着傻弟弟一起回学塾那边吃饭了,不然人在异乡,在外求学,天大地大不如先生最大,学生久久未归,先生会担心的。
年轻京溜子如释重负。
那少年从孩子脑袋上,摘了那白碗,远远丢给年轻人,笑容灿烂道:“与你学到些买老物件的新鲜小诀窍,没什么好谢的,这碗送你了。”
年轻人本想拒绝,一个破碗而已,要了作甚,还占地方,再说了那少年在外求学,穿着富贵,只是掏钱的时候一颗颗数着铜钱,也不像是个手头阔绰的……只是不等年轻人开口说话,那少年便拖拽着孩子的一条胳膊,跑远了,跑得真快啊,那个孩子瞅着有些可怜。
夕阳西下,城外一条黄泥道路上,一个村庄的大小屋子,挨个儿蹲在一条河边。
崔东山自言自语道:“先生对于行侠仗义一事,因为少年时受过一桩事情的影响,对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便有了些忌惮,加上我家先生总以为自己读书不多,便能够如此周全,心想着那么些老江湖,大多也该如此,事实上,当然是我家先生苛求江湖人了。”
“好心做错事,与那人心出错,哪个更可怕?必须要做个取舍的。”
“只是先生早慧,事事劳心劳力,当学生的,哪里舍得说这些。”
在崔东山自顾自絮絮叨叨的时候。
有个放牛归家的孩子骑在牛背上。
崔东山也不差,骑在孩子后背上。
崔东山摇晃着肩膀,可怜孩子便跟着脚步踉跄起来,崔东山说道:“天边浮云,道旁柳色,街巷叫卖杏花声。”
然后崔东山双手一拍孩子脸颊,“高老弟,老哥我诗兴大发啊,你跟着走一个!”
孩子眨了眨眼睛。
崔东山加重力道,威胁道:“不给面子?!”
孩子含糊不清道:“乡野炊烟,牧童骑牛,竹笛吹老太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