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航海王正文卷第147章早朝,废除保甲制紫禁城,奉天殿。
又是一天的早朝,大臣们向弘治皇帝见礼之后,弘治皇帝就直接开口:
“李爱卿,北直隶保甲制废除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关于北直隶保甲制废除的事情,弘治皇帝最近是十分地关心,因为他发现了人口流动的好处。
这段时间,弘治皇帝在京城内微服私访,就发现京城越来越繁荣了。
虽然,很多粗布麻衣、面黄肌瘦的百姓走在京城的街道,看上去并不怎么好,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跟那些逃亡的流民,有着天大的区别。
逃亡的流民,那是满脸惊恐,绝望的神情。
而他们,是充满了希望的神情。
现在看上去,他们的状态确实不好,可是,这种充满希望的表情,就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感觉,他们的未来,可期!
“回禀陛下,当前北直隶地区废除保甲制的进度良好,百姓纷纷称赞这是一项善政,很多地方的百姓,听闻保甲制被废除了,纷纷面朝皇宫的方向,行三叩九拜的大礼,山呼陛下圣明!
同时,北直隶地区的绝大多数乡绅,也十分欢迎保甲制的废除。
只不过……”
李东阳的犹豫,让弘治皇帝心里咯噔一跳,显得有些着急。
“陛下,北直隶地区,保甲制的废除,是十分受欢迎的,但是,在北直隶以外的地区,根据锦衣卫的调查,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情况。”
“牟斌,怎么回事?”
听到李东阳说是根据锦衣卫的调查,可是弘治皇帝却没有从牟斌这里得到消息,这让弘治皇帝对牟斌有些不满了。
毕竟,锦衣卫乃天子亲军,是天子耳目,应当将民间发生的大小事情,都汇总告知皇帝。
要说皇帝懒,不愿看,那也就算了,可是,弘治皇帝不懒啊!
可眼前这件事,弘治皇帝却不知道。
这不禁让弘治皇帝开始怀疑起牟斌的忠诚度来。
“陛下,此事与锦衣卫关系不大,是老臣以私人身份,请求锦衣卫协助调查的。
因为目前保甲制的废除,只在北直隶推行,按理说,北直隶之外的地区是可以暂时不管的,可是,北直隶之外的地区,也是我大明的土地,那里的百姓,也会对北直隶地区保甲制的废除,表达关注。
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是关乎我大明的江山社稷的。”
牟斌还没回答,李东阳先站了出来。
因为这件事情,确实是李东阳请求牟斌派锦衣卫协助他调查的,所以,他见到弘治皇帝对牟斌语气不善的样子,立刻站了出来。
毕竟,牟斌又不是他的政敌,他不能坑了人家牟斌。
而且,如果没坑成,这是平白给自己竖敌。
“此事就此接过,下不为例,下次,锦衣卫调查到的消息,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需要送一份到朕这里来。而且,不允许任何人以私人身份,请求锦衣卫协助调查。”
弘治皇帝是宽宏的,另外,他也相信这一次李东阳和牟斌不会去密谋什么,所以,这一次,就放过了牟斌,但是下次,铁定不行。
“李卿家,说说看,北直隶以外的地区,到底是怎么一个两极分化的情况?”
李东阳躬身回答:
“陛下,根据锦衣卫的调查,在北直隶以外的地区,士绅,是十分反对废除保甲制的,特别是那些大家族,反对的最厉害。
而普通百姓,是支持废除保甲制的,其中,以佃户和靠近北直隶地区的普通百姓,最为支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而北直隶地区却极少出现这种情况?”
弘治皇帝表示不理解。
“陛下,这个问题,老臣思考过,老臣认为,这是因为北直隶地区的绝大多数乡绅,主要收入,已经不是农业,而是开办商行、作坊经商,所以,废除保甲制,对他们是有利的。
而在北直隶以外的地区,乡绅、豪族,他们的主要收入,依然还是农业,而农业,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的,一旦废除保甲制,势必会造成当地百姓的流失,因而影响到他们的收入,所以,那些地区的乡绅豪族,对废除保甲制,强烈反对。”
这个答案,李东阳与刘健、谢迁交流过,也与李兆同交流过,所以,他还是比较肯定自己的看法的。
另外,李东阳也不怕把这件事情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会得罪谁。
因为该得罪的,他已经得罪了。
毕竟,废除保甲制这件事情,是李兆同提出来的,而李兆同,是他的儿子。
养不教,父之过。
这锅,他得背着。
弘治皇帝听李东阳说完,沉默了片刻,也没说话。
因为,其实弘治皇帝心里很清楚废除保甲制对乡绅豪族乃至皇族得伤害,并且这种伤害,他已经感受到了。
他从萧敬那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