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平阳新政  大魏剑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史阿走进后堂的时候,发现站在后堂的,不是别人,正是曹丕!

等等,县令在后堂等我,而现在出现在这里的是曹丕,难道......不会吧......

曹丕见史阿一脸懵逼,笑道:“子成,本县令等你多时了。”

史阿手里提着的烧饼都差点掉地了,这家伙......

史阿捂着脸道:“不是,子桓,你可是司空嫡长子,堂堂曹家大公子,居然来这种地方当县令?”

曹丕耸了耸肩,打趣戏谑道:“没办法,河东郡大乱,若非你出手,平阳县险些失守。然后某又刚好对你感兴趣,若是不请命为平阳县令,怎么来见见我们的史英雄?”

史阿瞥了某人一眼:“呵,你别说你不是为了让司空刮目相看的。”

曹丕轻咳了两声,扯开了话题:“嗯,说起平阳县民生的恢复......”

“我什么时候说起平阳县民生的恢复了?”

“不知道你有什么建议?”

史阿叹了口气,这扯开话题的方式太牵强了吧。算了,不和这家伙计较了。

“平阳土壤肥沃,都是褐土,但大多都是盐碱地,很多农作物产量太低了,而王太守却有些不知变通。”

曹丕深以为然,说实话,他和钟繇都对那位河东郡守也有些不满。

现任河东郡守名为王邑。

王邑,字文都,是北地泥阳人。早年师从太尉刘宽,后来出任离石长,后升任河东郡太守。任内颇得吏民爱戴。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献帝东迁,来到了河东的安邑,并临时定都于此。王邑进献了丝绵绢帛,被封为列侯。

王邑算是个好上司,善于管理下属,在纠察奸佞和抓捕贪官污吏上有一手,但是治理地方,却有些萧规曹随,死守前几任河东郡守留下的治理方案,种植水稻等不耐盐碱的庄稼。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产量极低而已。后面几年,最后,很多种子甚至不发芽了,发芽后苗期就慢慢的枯萎死亡了,从而导致颗粒无收。

钟繇不是没有提醒过王邑,但是王邑就是墨守成规。而且,王邑由于在河东郡打击了无数贪官污吏和权贵,因此威望很高,所以百姓也听他的,钟繇完全无法干涉。说实话,要不是河东郡位置关键,钟繇还真的有借刀杀人的冲动。

当曹丕告诉了史阿关于王邑的事情之后,史阿露出了一个坏坏的笑容:“子桓,既然你们都对这家伙有些不满,要不,我们搞点事情?”

曹丕眯着双眼,挑了挑眉毛:“有趣,说说看。”

史阿附耳过去,低语了几句。而后,二人对视着,从面无表情开始笑了起来,笑着笑着,二人笑得越来越放肆。

翌日,平阳县发布了新的政令。

“诶,这写得啥啊?”

“我看看,啥玩意?将被匈奴人破坏的耕地里种上高粱?不种水稻了?”

“还有这个,加大枸杞、沙枣、黄麻的种植规模?这不是不务正业吗!难道咱们可以靠种这些吃饱肚子不成!”

“新任的县令不会又是个不通政务的世家子吧?”

新政包涵着从农业到林业到畜牧业三个方面。

一:将原来种植的水稻改为种植高粱、枸杞、沙枣、黄麻等等;

二:大规模种植滨柃、白榆、白柳、白蜡、胡杨、水曲柳、柽柳、梭梭、杨树、臭椿、右桑树、侧柏等各种耐盐碱树木;

三:发展畜牧业,由官府提供牛羊马匹,免费赠送给百姓,但是百姓不准将其宰杀或者贩卖,等牛羊马匹后,官府以市价将牛羊马匹购买。当然,如果出了意外,比如病死百姓不必负责。但若是由于饿死或者人为原因死去的牛羊马匹,百姓必须负责赔偿。

谈论着新政的数人突然发现身后的人群中有些骚乱,他们刚回头看去,就发现这个他们无比熟悉的人,甚至有些激动。

“史英雄!拯救咱们平阳县的大英雄!”

“是史大侠!”

来人正是史阿,众人不禁为史阿的到来而欢呼。

史阿嘴角微微翘起,连他阿都想不到自己居然在平阳县有如此高的威望,不过,这正好有利于他们的计划。

“咳咳,乡亲们,史某不才,忝为平阳县尉。今天,新政颁布,我相信大家对新任平阳县令颁布的政令有些困惑,甚至有些反对。所以,新任的县令派我来给大家解释解释。”

史阿被人群包围着,毕竟是第一次在人群面前发言,所以也有些紧张。

“史英雄!我们相信你,但是我们不相信那位新任的县令!他居然擅自改了王太守的政令!”

“是啊!”

史阿看了看有些嘈杂的人群,大声喝道“安静!乡亲们静一静!听我说!”

“首先,平阳县令,是当今司空的嫡长子曹丕,年少有为。平阳县遭逢大难,河北袁氏和匈奴狗贼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对于县令的能力要求极高,而且还有危险,曹丕公子来此,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