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自打嘴巴  我在大汉演神话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庄子》即是书名,也是人名。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道家大贤,一生的思想主张全都被记录在《庄子》一书中。

同时,庄子也是道教的灵魂人物,其思想主张影响了道教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道教的核心。

《庄子》一书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我最喜欢内篇的《逍遥游》。

逍遥游有云: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徐福念诵着逍遥游,只见传道的状态发生了读条一样的变化,一下子拉到底,“幻化现实”一下子跳了出来,成了最大的状态字。

与此同时,天地一下子阴暗下来……

不,不是天地阴暗,而是他们头上出现一只大鱼。

“鲲?”众人抬头望去,只见鱼之大遮天蔽日,心中他们便想到了鲲。

张良直接站了起来,失声道:“这是鲲!这鲲之大,非普通人可以想象啊。”

徐福有点儿蒙,因为他没有看到什么鲲,他只知道他的精神力在不断游走。文字自他口中而出,只此而已。

难道他们看到了幻觉?

徐福猜对了,就是幻觉,幻化现实与后世的催眠术有些相似,不同的是这状态需要绝对的精神力配合道经才会出现幻觉。

徐福虽然还没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是这不妨碍他沉着装逼赞道:“正是,庄子之思想,影响了道教千百年。如果没有庄子,或许也不会有道教了。”

随着这话,鲲化鹏飞入云丛,文字终,幻境消失。

张良这时候就算不信徐福是那个秦“徐福”,也信了徐福是道教高人,不由惊讶道:“庄子圣贤对道教有这样重要的作用?”

作为读过无数典籍的张良,他读过庄子,只不过他一直以为庄子是诸子百家,甚至以为是儒学大师,完全没有想到庄子会是道教中人。

徐福继续说道:“这就说到我们之前的问题了,什么是道教。”

“道教,起源于古巫族巫术,最远可以追溯到上古蒙昧时代。

关尹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坟(三皇之书)、索(八卦之书,书名)、素(《太公素书》)、易(《易经》)之书。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后因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因以其楼观星望气,故号其宅为楼观。

……

周王请起出山,为函谷关关令时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不久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至函谷关,迎入官舍,北面师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辞官,复迎老子归楼观本宅,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于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终。之后,尹喜乃弃绝人事,按老子所授经法。精修至道,三年后,悉臻其妙。乃著《关尹子》九篇,发挥道德二经。

而我家祖师白眉真人整合黄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先秦修道团体,创立道教。

故,老子缔造了道家,而我家祖师创造了道教。

其中庄子的思想主张,以及人生哲理,又对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助力。比如庄子曾言: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句话只要一听,便与道教的修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徐福娓娓而谈,时刻关注状态变化,但是有没有地涌金莲,却只有受催眠的人才可以看到,徐福作为施术人竟然是看不到的。

张良听的目光迷离,呢喃道:“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这才是我追求的修道路。”

“哎,赢政与项羽为了一己之欲……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如关尹、庄子这等大贤,竟然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张良说到这里,不由感到痛心疾首。

张良身边的仆人见张良痛苦,立即建议道:“侯爷无须痛苦,大可拜先生为师。”

张良一听,立即跪伏于地道:“还请先生授我修仙之法,羽化成仙之道。”

“仙!得肉身长生之道,与天地同寿……可惜,贫道不会。”

徐福眼睑微垂,他还是很有底限的。虽然他不知世上到底有没有仙,但现在他会的传道功(1)确实只不过是精神力上的催眠术罢了。

所以徐福直言坦承不会。

至于以后会不会……

徐福也很想说“贫道至此,仙自我始”。

但是这话说就很爽,做,他现在可不会啊!

虽然有系统在,他迟早可以这么说,但是在徐福看来,以后是以后,现在他不过是因为穿越,所以精神力变的强大,再拥有一点儿道家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