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强他们因为缺钱花,同意帮人讨债。
但这事,却有几分蹊跷。张哥说,当事人许诺,事成之后,给20辛苦费。
20的辛苦费,就是1000元,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就算是张哥这样,见过大风大浪的人,都不忍拒绝。
那就干吧,走一步,算一步吧。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做这事,当然少不了韩兴勇,难兄难弟嘛。但胡志强不想上韩兴勇家去找他。
因为韩兴勇的父母,都是口无遮拦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胡志强让禇卫国给韩兴勇打电话,约他在天府广场上见面。
天府广场的伟人像前,花团锦簇。广场左边的银杏树,绿叶满枝。
三个小伙子坐在银杏树下的椅子上,商量谋划给人要债的事。
胡志强觉得,这事肯定没这么简单。
禇卫国说:“好家伙,5000块钱,乖乖!我的娘哦。我父亲一个月工资才47块钱,这相当于他老人家十年的工资哦。谁会有这么多钱呀?总不可能偷银行吧?”
韩兴勇却不以为然,他想问题很简单:“管他怎么来的!咱们只管把这钱讨要回来就成。想那么多干嘛?”
胡志强盯着伟人像,说:“不管怎么说,咱们不能被人当枪使。”
韩兴勇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咱们就是别人的一把枪呀!”
不管怎么样,三兄弟决定要干这事。
晚上,张哥带着胡志强、禇卫国、韩兴勇,来到同济老茶馆。屋里喝茶的人,都是一些大爷和大叔。
张哥坐在一张油黄的长条形木桌子前面,一招手,茶老倌过来,给四人泡上一壶绿茶。
四人悠闲地喝着茶。
不一会儿,一个六十开外的干瘦老头,走进茶馆里来。老头脸狭长,鼻子扁平,双目有神,两腮无肉。
张哥招呼一声,老头过来,坐在竹椅子上。
张哥给老头倒了杯茶。老头端起茶来一饮而尽。
张哥又给老头倒了杯茶。老头再次端起茶来,一饮而尽。
老头姓王,他放下茶杯,从怀里摸出一个口袋。
王老头打开口袋,从里面拿出一张借据。递给张哥。
张哥接过借据,仔细观看。借据金额果然是5000元,借款时间是1973年。上面有借款人,担保人,见证人的亲笔签名。
张哥把借据,递给胡志强他们察看。
借据应当是真的。
接下来,王老头向胡志强他们,介绍了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住址,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情况。
这事,就算正式确定下来了。
张哥的中间人,就做到这里。接下来的事,就全靠胡志强他们了。
说干就干,该死球朝天!
胡志强带着韩兴勇和禇卫国,去找借款人盛某。
韩兴勇说:“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回家去,捎上两把菜刀要妥当些。”
胡志强训斥韩兴勇说:“干嘛?又不是打人命,拿菜刀干啥?”
禇卫国也觉得带菜刀不妥当,他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咱们好好跟他讲,先礼后兵。”
借款人盛某,住在相国寺旁边的一个四合院里。这个四合院,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很有历史沧桑感。
但借款人盛某,肥头大耳,跟这幢老房子的建筑基调,十分的不相宜。
胡志强他们三人进了院子,借款人盛某招呼他们到堂屋里落坐。
盛某大声呼唤堂客:“婆娘,看茶!”
喊叫了三次。他婆娘都没有搭理。
胡志强说:“哥老倌,茶就不用看了。今儿我们哥仨来,是来收笔账。”
盛某诧异地问:“什么账?”
“你1973年跟人借的账。金额是5000元。”胡志强耐心地说。
“1973年?5000元?我没借着这笔账。你们肯定搞错了。”盛某摇头晃脑地大声说。
胡志强耐心地说:“有借据,你签得有大名。安某担保,谢某、彭某是见证人。你再仔细想想?”
这时,一个一脸横肉的女人出现了,她嚷嚷起来:“我家没有借着钱,走走走,你们出去,出去!”
韩兴勇有点不高兴了,他说:“仔细想想,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可别赖账哦!”
这时,盛某忽然一拍脑门,指着胡志强说:“是不是一个干筋瘦猴的老头让你们来的?”
胡志强点点头,说:“是的,我们是受人之托。”
盛某说:“我没有向这老头借过5000块钱。”
胡志强问:“真没借过?”
盛某说:“钱肯定是没借过。你想,1973年,有5000块钱,那还得了?”
韩兴勇有点不耐烦了,他说:“那是怎么一回子事呢?”
盛某说:“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