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境内,终南山。
终南山北麓,宽阔的大道旁,修竹参差,枝叶婆娑,一片片的竹海绿浪,一层层地涌山坡,犹如重重楼台相叠,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道家宫观。
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
此楼观正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楼台观!
道观内说经台,一袭青云道袍长身而立,身姿飘渺,白发三千,流泻在肩头,微微闪着光泽,五彩青纱随风荡漾,广袖无风自起,老者乃神仙也!
道家天宗的领袖人物,北冥子。
还有一位老者站立台下,此人虽年过古稀气质凌然出尘,完全不像是俗世凡人,依然老当益壮不减当年。
道家人宗的领袖人物,逍遥子。
三百年前,道家因为对“道”的理解不同,分裂为天宗和人宗,之后一直争斗不休。
虽然常有争斗,但一贯奉行“王不见王”的原则,
北冥子和逍遥子分别为天、人两宗的当世领袖,此次破天荒的聚首,而且相安无事,乃是道家三百年来的头一等稀奇事了。
两人今日聚首只为一件事。
逍遥子率先开口道:“北冥大师,此人借佛门之口将道家真言诉诸于世,何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未免有些过于震撼,简直是为道家量身打造一般,玄之又玄,不可名状的天地本源被他们勉强称之为“道”,却被这一语中的。
对道家精髓全然有提纲挈领之意,要说此人不是故意为之,他是断然不信的。
饶是道境高于逍遥子一个层次的北冥子也是摇摇头,此等人物的心思他也猜不透,坦然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以那位的手段,是福,道家当兴,是祸,也躲不过。”
逍遥子听罢是眉头紧锁,此次若是道家的福分,佛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怕就怕是道家惹到了那位存在。
道家虽分裂两宗,但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然逍遥子也不会到此与天宗言归于好。
这时,北冥子老神在在道:“据惠空所说,那位前辈只是说与佛门缘分已尽,又没说与我道家缘分尽了。”
逍遥子眼睛一亮,立马就听出了北冥子这话里的意思,回道:“您是说我道家也去登门拜访?”
是啊,佛门能去拜访这位前辈,他们为什么不能?
一向不假辞色的北冥子却狡黠的眨了眨眼睛,笑道:“然也,俗人常言富贵险中求,我们就做一回俗人又有何妨?”
在天人和佛门圣师面前,谁敢称超凡脱俗?都是俗人罢了。
如果是祸,躲又躲不过,干脆一了百了,免得祸及无辜。
如果是福,要是错过了,那道家在教化之争中就再无翻身之日了。
三百年来,道家天人两宗争斗不休,道家日渐式微,教化一事被佛门占尽了便宜,趁势而起,如今佛门更是空前强大,道家不得不搏。
逍遥子对眼前的形势自然看的明白,但还是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据门下弟子打探说,本来那位前辈已经点拨法华寺的小沙弥无念,奈何此子心性不够,没有勘悟前辈的大道。”
“后来法华寺十二僧请惠空出山,亲自登门乞求前辈原谅,这才得以传承大乘佛法,我等此行万不可唐突了。”
江湖传言真真假假,不好说,但由不得他们不慎重。
北冥子也是深以为然,随即道:“赤松子何在?”
北冥子与逍遥子不同,虽是天宗定海神针般的人物,却不执掌门之位,目前担任天宗掌门之位的正是赤松子。
不出须臾。
鹤发童颜的赤松子便走了过来,目光炯炯,只不过浑身气势还是略输前面两人一筹。
他恭敬作揖道:“赤松子拜见北冥大师。”
逍遥子担任人宗掌门,算是与他同辈,点头示意即可。
北冥子点点头开口道:“你二人即刻传道子令,召集天下道门,挑选道门英才,共度此关。”
值此道家生死存亡之际,天人二宗需同心协力。
赤松子与逍遥子对视一眼,各自取出自己的掌门令,两道令牌合归一处,严丝合缝。
正是道家大统传承的信物——道子令!
可号令天下道门宗教!
天下道门分支,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同出一源。
诸子百家之首——道家!
道家弟子携带一封封盖印有道子令的信件东出函谷,散入天下名山大川。
更有一些信件散入朝堂之中。
.......
时隔三百年,道家道子令再次现世。
五大王朝闻风而动,天下佛门大会后,朝堂对伏龙镇的关注仅次于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