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胡酋授首(五千字大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弓弩激射,箭似飞蝗。

关羽的却月阵,与难峭王的乌桓突骑阵间,每一秒都有数百根箭矢腾空而起、飞越一两百步之远,在小渝水边的黑土地上,种出了一片片白色的尾羽。

烈风吹拂过尾羽,让插在松软泥土中的箭杆也随之摇曳,如同开满了白芦花的芦苇荡。

随着敌军越来越嚣张,关羽车阵中的部分环节,几乎出现了动摇。

主要是士兵们觉得这样打仗太憋屈了!便纷纷向长官请命动用车弩反击!

直到此刻,关羽军暴露出来的火力密度,还是比较低的——所有的车弩,因为敌军还没进入集束箭的射程,被关羽勒令不许暴露火力,一定要继续苟住!

这一手,关羽是从麴义那里学来的,为的就是示弱,让敌人轻敌,冲上来。

乌桓突骑的机动性远比汉军强,所以一旦他们发现打不过就可以跑。

汉军克敌的关键从来都不是如何搏杀,而是如何让敌人肯跟你死战到底——

两汉以来,只要胡人肯跟汉军打到底、死战不退,汉军肯定是占便宜的。

关羽熟读春秋,钻研战史,那些战例他早就知道。

汉武帝时李陵带五千步卒出塞,就把匈奴十几万骑打得无法靠近。最后还是一百多万支箭矢射完了才覆灭。李陵还说如果再有十万箭的补给,他绝对可以坚持到撤回关内。

但示弱也是讲究基本法的,要有针对性的示。从李陵到麴义到关羽,都在研究这个课题。

今天战场上汉军的一切表现,都是关羽研究结果的体现。

如今之势,便好比两个小学生在斗殴。

第一个实际上怀揣利刃、近战无敌,但因为身体笨拙奔跑缓慢,所以追不上敌人,

第二个身体瘦弱灵敏、近战比较菜,但丢石子打人比较准,拉开距离时占优。

交战之初、双方先互丢小石子骚扰对方,这个阶段近战壮汉肯定是吃亏的,那他要怎样引诱对方跟你近战呢?

看过小学生打架的都知道,这时候关键就是“精神胜利法”,比如对方石子丢到你身上了,你却哈哈大笑嘲讽:辣鸡!这种毛毛雨一点都不疼!废物,崽种!有本事冲上来单挑啊!小石子根本不破防!

当然嘲讽的同时,也不能真的只嘲讽,也是要丢小石子反击的。

而只要你丢的小石子能让对方稍微有点疼,同时你的演技又够好,一丁点疼的表情都不流露,能够让对方相信他真的没破防、不冲上来近战你就根本不掉血,那么他就会沉不住气。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演技”,对应到部队的阵战之技,那就是“军纪”!

军纪严明,则士兵被射而不乱,有伤亡也表现得像是没伤亡。只要不乱,对方就会相信他们射而无功、打你不掉血。

而你打他却多多少少会让他掉血、他就会心浮气躁换战术。

至于你实际上掉没掉血,已经不重要了——战争不是打游戏,士兵头上不会顶血条。

实际上你射他五十箭他才会死、他射你三十箭你就死。

但你演给他看一个假的血条,血条显示他射你一百箭你才死。那他就会果断冲上来,不再跟你对射。

……

关羽能理解到第五层,难峭王和阎柔最多只在第三层。

可惜关羽手下的士兵,原本只在第一层,靠着关羽平素体恤士卒、让士卒愿意相信他,才勉强把境界跟进到了第二、第三层。

但依然有觉悟低的士兵理解不了,尤其是那些不喜欢白白挨打装不疼的丹阳兵,几乎要出现骚乱。

“屯长,顶不住了,要不快给车弩换上木羽矛反击吧。就靠这些弓弩跟乌桓人对射,不等于白白挨打么?”

一个屯的丹阳兵首先扛不住了,他们这个屯有七八十名士兵,对应了五辆装了车弩的战车。所有士兵都沿车严密架设盾牌,持久的对射后,还是出现了接近十分之一的伤兵,幸好大部分箭伤都不深。

那屯长名叫傅士仁,广阳郡人,是刘备担任良乡县令前招募乡勇加入的第一批老兵,渐渐积功做到屯长,空降过来指挥这些丹阳兵。

他深知丹阳兵喜欢打顺风仗,对这种受气的事情耐性很差,抽出佩刀反复弹压,还给士兵们讲关羽的战术思想、指望大家理解配合,但依然差点控制不住局势。

他只好指着屹立不动的关羽,鼓舞士气:“你们看看关都尉!关都尉自己中了箭都一动不动,为什么?不就是因为要让胡狗相信他们这么打是没用的!只要胡狗冲上来,他们就死定了!

不如这样,谁要是中箭数量比关都尉都多,我许他躲到车底、不用再为弩手架盾!我说到做到,你们敢不敢!谁要是退下来了,我自己顶上去,顶替他的空缺帮他架盾!”

这番话说得着实以身作则,那些丹阳锤盾兵看看关羽,又看看傅士仁,终于又平息了一些。

但不一会儿之后,就有一个丹阳壮汉累计身中三箭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