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拨给的饷银,瞒情不报,册户口和实际人数相差很远……卫所军士吃不饱、穿不暖,活成了叫花子一般,哪里还是军队?还有战斗力可言?早就名存实亡了,他们中的军籍匠户更是最苦的阶层人员,连叫花子都不如,叫花子是贫困农业人口,收成不好时,能够出外讨饭,而军籍匠户是不能离开的,离开了所在卫所就是逃兵,抓住了会被惩罚,所以崇祯搞改革,发展皇家内厂产业,这就是最好的劳动力。
孙元化道:“地方卫所早已糜烂,说是军队,毫无战力,倭寇之乱时已不可用,每年还要户部给付粮饷,朝廷财政之所以入不敷出,这也是其中一个,再不是国朝初年,不费百姓一粒米,而养百万兵。只是百余年来,繁衍生息,人口庞大,军中将官多出于卫所世袭,和边军将士的关系错综复杂人,若是全部一刀切了,全部裁撤,必然生乱。皇要工匠,骤然几万、十几万人都来了京城,若是安置不了生活,也会……”
徐光启道:“皇开办内厂,发展工业,所生产的食品、服装、酒类、肥皂、火柴、首饰、玉器、家具等,在京城、保定、天津、太原……销售的很好,断不是皇心血来潮一时起意的。卫所的匠户,生活的实在艰辛,所造的兵器、盔甲,因为司克扣原料和工钱,也多不能使用,就先从京畿、直隶、宣大、山西的卫所开始,首先统计裁撤匠户,凑个五千户来京城,加入皇家内厂。以后的卫所,主司屯田,按土地肥沃贫瘠缴纳实物粮食即可,军官职称暂时世袭保留,军户们,若是皇内厂需要人,优先从比较贫瘠的卫所脱籍去皇城,转为皇家的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