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4章 周皇后  穿越崇祯搞改革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京,紫禁城坤宁宫,晚膳后,宫女们点烛退下,周皇后起身走到崇祯背后,轻轻的给他揉按双肩,温声的说道:“皇,自从你登基以后,天天忙的脚不沾地,膳也用的少了,可是皇宫御厨的口味不对,看你都清瘦许多……还有,这几个月你一直独居乾清宫,也不召见臣妾和田妹妹,袁妹妹……刚开始宫内魏忠贤未除,宫内危机,我们无不是小心翼翼的……现在不是大事已定了吗?内廷的太监宫女现在无不是对皇敬畏万分,昨天皇定了司礼监御马监等管事太监的职位,今天又乾刚独断定下了内阁和六部大臣……天下大权皆握掌中,皇该歇歇,静心保养保养身体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皇后周婉言生于1611年5月10日,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是位美丽端庄的女子,皮肤洁白如玉,国色。《崇祯宫词》记载她:“皇后颜如玉,不事涂泽”。周皇后也是位仁心贤德的女子,掌管后宫之后,特别节约,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也不为自己的亲属在皇那里乞讨恩泽。即使逢年过节,大臣命妇们入朝参贺,她所给的赏赐完全按照礼节规定,从不滥加施予。

崇祯回头看着刚满十七岁的皇后,周婉言,真的是眉目如画,万里挑一的美人啊,一身的宫装,仪态万千……内心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诉说,总不能说我的皇后,其实在入宫登基的前夜,在天启皇帝梓宫旁守陵时已经被穿越了,现在的灵魂其实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叫朱鸿基的人!因为需要了解大明,需要熟悉身边的人,所以只好沉默寡言,人云亦云的,被人镞拥着这样那样的走各种仪式,做各种礼节,朝臣应对也只能是是是,准准准的……不过,我的皇后,现在朕已经习惯了皇帝的身份,收拢了内庭可用的人,也稳定了内阁的班子,可以发号施令了,以后不管是内阁还是后宫,朕都可以打着改制的旗号,来一个改革开放,不必再遵守以前的规矩了。

一声叹息,崇祯拉住皇后的手,柔若无骨,定定心神,望着皇后的明媚的双眸,深情地说:“皇兄天启帝突然大行,把这大明江山留给了朕!皇后,你可知道,入宫登基的前夜,皇嫂张皇后传言不可吃宫内的东西,先皇梓宫外有太监仗剑走动,是朕抢了一个小太监的剑,握在手中才能廖以为安……后宫内危机四伏,每一个太监宫女都似刺客,不清除魏忠贤,我们信王府入宫各人怎么能够独善其身?安全感都没有,哪里可以有所作为?”

拉着皇后,转身坐下,轻轻的相拥怀内:“现在虽说魏逆案已定,后宫人员和朝臣会以朕为主了,可是依然轻心不得啊……朝廷文官集团势力早已做大,集聚国家财富十之八九,并且靠清议掌控了渔轮言语权,神明如世宗(嘉靖)皇帝,神宗(万历)皇帝,都和他们斗了几十年也是没了脾气,一个去炼丹,一个不朝,而皇兄只能做木匠……其实魏忠贤也不能说全是错,最起码整治这些文官还是得力的。”

拉起皇后走向卧室:“所以,厂卫朕还要用,不能听来宗道他们的,只是要有约束,有法度,不能祸害百姓和为大明用心做事的大臣,重启西厂内厂就是为了让他们各行其是,不能一家独大……要知道后金寇边,中原旱灾,这两个大事都要处理好,否则都会断送大明江山的!可是无论哪一件都是需要钱的,京营糜烂,边军同样节节败退,要练新军就要加饷……而赈灾更是钱说了算!”

走了龙榻边,皇后转身关门:“不用叫宫女了,臣妾为皇宽衣。”……

两人相拥而眠,崇祯抚摸着皇后的俏脸:“宫内事务你要辛苦,和皇嫂一起多留心,宫中开支大的离谱,都是下其手,有点权的管事太监人人贪婪,已经是多年的惯例,一两银子的事,他们敢报四五两,十来两甚至百两都有,听说曾经拿外面补件衣服,一两银子不到,回宫报销千两都有,他们是欺我们不懂行情,不知道价格……但是,朕知道大概有多少费用,朕去皇城外打听过物价!明天让你父亲周奎进宫来,朕有吩咐,有事要他做。”

皇后一听,急忙抓住皇帝的手:“可是,皇,祖制后宫和外戚是不能参与国政的,再说,臣的父亲也无大才可用的。”

“没关系的,朕要做的事在朝臣们看来不是大事,顶多会说朕不务正业!昨天让田弘遇给朕找二十个账房先生,你在宫内从下层宫女中挑一些伶俐的,识字的都去学学,学的好的提拔做女官,也让田国丈给他们讲讲生意的道理和流程,对了,干脆你和田妃袁妃都去学学……让田弘遇带账房先生和伙计是要清理皇城宫内的所有库房物品,汇同西厂卢九德,这些刚提拔的人现在会用心做事的,对好账目,要账物两清,有差错的给时间补,追不来的就抄家法办。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