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神,全然被愤怒所充斥···
······
“臣南越王佗,昧死百拜,顿首顿首,以拜陛下~”
当萧延和曹奇的声音,出现在这座气势磅礴的南越王宫内时,赵佗那年迈苍老的声音,便响彻整个大殿。
“臣等昧死百拜,参见陛下~”
见南越君臣都规规矩矩跪拜下来,向手中的天子节行参拜大礼,萧延心中的恼怒倒是退散了些。
“朕躬安。”
“平身。”
不着痕迹的侧过身,以一副沉闷的语调,‘替’刘弘做出答复之后,萧延便又正过身,将天子节交到身旁的曹奇手中,稍一拱手,对眼前的赵佗一拜。
“南越王请起。”
闻言,赵佗连忙作势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急忙手扶木地板起身,过程中甚至险些摔了一跤。
“天使远来,寡人翘首以盼呐~”
“陆贾,陆贾那厮,假陛下百万锐士之威,迫寡人以言辞不敬陛下,寡人纵万死,亦不敢有违夕高皇帝之训诫啊~”
看着发须斑白、额角遍布褶皱,脸上甚至已经出现老人斑的赵佗,在自己面前急得都快哭出来的样子,萧延不由心下一软,下意识上前扶起了赵佗。
“南越王言重,言重···”
反倒是年纪更轻的曹奇,丝毫没有被赵佗这幅惨兮兮的模样所欺骗,只侧过头去冷哼一声,便向着殿内,可有恶龙图腾的柱子咬牙切齿起来。
见此,赵佗似是被打乱了计划般,面色下意识一滞,旋即在半秒钟之内调整回先前那副状态,面色惶恐的弓腰上前。
“天使请上座。”
闻言,萧延稍思虑片刻,便将那根由竹竿,以及三根牦牛尾毛制成的天子节从曹奇手上恭敬的取回,便径直走上了上首的王座。
按道理来讲,萧延别说身居九卿之位,彻侯之列了,哪怕萧延是老刘家的人,也断然没有在南越王赵佗面前,端坐上首的道理。
但萧延接下来的举动,便解释了这个行为,为什么会出现在大殿之内。
只见萧延缓缓登上那几十级石阶,来到上首的王榻前,恭敬的将手中的天子节靠立在王榻边沿,旋即扶着天子节,站在了王榻一侧。
——萧延没有端坐王榻的资格,但作为天子的刘弘有!
而且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无论是在谁的面前,刘弘都有端坐上首的资格。
而这个时代的天子节,借用后世小说中,尚方宝剑老师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如朕亲临。
“臣等昧死百拜,参见陛下~”
在代表刘弘的天子节,‘替’刘弘坐在了上首之后,萧延的面色也是陡然一冷。
“南越王佗!”
“汝可知罪?”
只此一语,顿时惹得南越君臣满堂大惊!
——自打高皇帝立汉国祚,汉室派往南越的使者,那可都是客客气气的来,盆满钵满的走!
以前的‘汉-越外交大使’陆贾,更是光凭着几次出使南越,就累下了万贯家财!
怎的这回,汉室如此气势汹汹?
这个问题,显然也同样出现在了南越王赵佗的脑海当中。
但相较于殿内的南越官僚,赵佗的政治嗅觉和反应,无疑都是高出一大截。
“臣,知罪···”
萧延话音刚落,最多不超过三息,赵佗便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认罪!
或许很难理解:赵佗作为一国之君,当着大殿内百十来号臣子的面,就这么毫不犹豫的低头认怂,这王位还如何坐得稳?
但若是理解汉室的历史背景,以及南越的文化舆论、普行价值,赵佗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在后世,当一个人由于某些不那么伤天害理的罪名,被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时候,辩护律师在被找上门时,永远都会问这么一句话。
——认罪没有?
原因很简单:如果认罪,那往往就意味着‘认罚’,认罪认罚,辩护律师能操作的空间,基本就只剩下打打感情牌,模糊一下法律条令,减轻处罚。
但要是没认罪,那可操作的空间就大多了。
光是被告到底有没有罪的问题,辩护律师就能拿出至少三个确凿的法律漏洞,以印证‘无罪’的核心观点。
即便没能完成无罪辩护,那也完全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问题。
比如故意杀人,是否能解释为正当防卫?
如果不行,那防卫过当也是可以的嘛,总比故意杀人好很多。
但同样的事,放在汉室的文化、舆论、法制背景下,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类似‘某人可能犯了错’的状况出现在汉室,往往都会伴随着一句至理名言——不教而诛是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