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52章 代俎越庖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然,张苍毕竟是开国功臣,又是如今的朝中重臣,刘弘不需要和张苍就《仪礼》传承之事,给张苍太多的解释。

今日召张苍入宫,刘弘的目的也十分明确——派谁去鲁地,面见历史上的鲁申公:申培?

须得一提的是,作为籍贯、常住地为鲁地的儒生,申培并非是广泛意义上的‘鲁儒’。

——鲁儒治《礼》,而申培治《诗》!

从这个角度上而言,刘弘派人去找《诗》一脉的大儒申培,商讨《礼》一脉的传承问题,多少有些‘逮错了人’的嫌疑。

但很显然:同样的错误,刘弘不会犯两次。

在先前,已经把《诗》传人浮丘伯,误认为是鲁儒一脉话事人的闹剧之后,刘弘不可能又将《诗》流派的申培,误认为是‘能影响鲁儒内部’的人选。

如此说来,刘弘打算就《礼》学传承之事,与《诗》学大拿申培商讨,其个中意味,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陛下今日召见,可欲拟定奉诏往鲁,以商《仪礼》传人一事?”

很显然,作为汉室政坛的常青树,兼汉室学术界仅有的几位泰斗级人物,张苍对刘弘如此安排的深意,已然是有了猜测。

道理再简单不过:张苍官至御史大夫,身负彻侯之爵,在学术界,也有着‘荀子门徒’的金字马甲!

这样一个人生赢家,要是对刘弘的安排有所疑惑,那光是出于‘荀子门徒’‘孔仲尼再传弟子’的身份,张苍就有提出疑惑,并劝刘弘‘三思而行’的坚实立场。

既然张苍没有提出疑惑,而是直入正题,直接开启人选问题的话题,就意味着张苍非但没有疑惑,甚至对刘弘地安排表示支持!

最起码,也是持一个默认态度。

会心一笑,刘弘便轻点了点头,将话题拉入正轨。

“然。”

“依北平侯之见,当前何人往鲁地,以见申培公?”

说来,这个派去与申培商讨的人选,还真让刘弘头疼了一阵。

按理来说,这一趟出差任务,并不包含历史上的文帝时期,晁错去拜访济南伏生那样的‘取经’部分,人选应该不难定才是。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申培,根本就不是鲁儒一脉的话事人!

而刘弘如此安排,要的就是让一个不是鲁儒的儒家士子,就鲁儒一脉的事务,与刘弘达成共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儒家内部掀起一定程度的内部争斗,缓解儒家势力扩张,霸占天下舆论权的进程。

可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

作为楚元王刘交的同门师兄弟,申培对刘弘地‘险恶用心’,显然也会一目了然。

那申培会不会束手就擒,任由自己被刘弘推下坑,与臭名昭著的鲁儒一脉结下‘代俎越庖’‘影响学说传承’的仇恨?

这,就需要刘弘派去的那个‘说客’,对申培通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

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以‘保整个儒家,还是保鲁儒一宗’威逼利诱,来强迫申培同意。

而此事黑暗的内在本质,又实在不方便被天下人所熟知,这就需要刘弘派去的人,在有能力软硬兼施,逼申培就范的同时,还要保证消息不会被透露出去。

这样一来,这个‘说客’的人选,就非常难抉择了。

首先,既然要拜会申培,这个人就得在儒家内部,最起码在天下学术界,要享有一定的地位。

若刘弘派一个要名气没名气,要身份没身份的毛头小子去,申培也未必愿意见——身份不对等,见了跌份儿嘛!

再者,既然此行的任务,包含有‘威逼利诱’的内容,那这个人的身份还不能太低。

起码不能比申培低太多。

若不然,别说威逼利诱了,被申培狗血淋头的骂出去,那都是轻的!

反过来,这个人的身份也不能太过尊贵,否则,‘威逼利诱’的部分就会太过明显。

最后,就是保密方面的考虑了——这个人,必须对刘弘有毋庸置疑的忠诚!

否则,刘弘事后就只能‘杀人灭口’,以免自己的光辉形象形象受损了。

但正如前面所说:这个人选,需要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无缘无故杀一个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人,对刘弘而言同样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这样说来,这个人选的要求,也就很简单了。

——有一定学术地位、政治威望,身份不高不低,对刘弘绝对忠诚!

这样的人,在如今的汉室,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有学术地位、政治威望的,大都是身份尊贵、年龄六七十的老官僚,就如眼前的张苍一样。

身份不高不低的,学术地位都很难保证,就更别提政治威望了。

至于忠诚···

若说绝对意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