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35章 粮食本位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拿着粮食到少府换粮票,回头拿粮票,又能把粮食换回来···

这特么不就是银行?!!

到了那时,百姓能接受‘把粮食暂时存在少府’的观念,自然也就能接受‘把钱存在少府’的观念。

当然,任何纸币和类纸币的推行,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防伪。

如果防伪工作出现问题,那无论少府的粮食储备多么充足,刘弘掌权下的汉室政府公信力多么高,最终也必然会被‘假币’所破坏。

所以在粮票这件事上,刘弘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防伪工作之上。

一开始,刘弘想过以蜀锦为制作材料,以提高造假成本;也想过研发出此时尚不为人掌握的防伪技术,以一劳永逸。

但最终,刘弘还是决定发挥穿越者的优势,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安稳。

——粮票兑换绑定户籍,就应然而生了。

在堪称非人的健全户籍制度下,汉室完全有能力在发放粮票时,将粮票与百姓的户籍绑定。

就如同后世的银行账户:谁名下存了多少钱,直接可以在银行后台的数据库查到。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粮票这个实物,也是没有什么发放必要的——反正官府有记录,无论有没有粮票,官府都不可能不认账。

但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让西元前的汉室百姓,直接从贵重金属货币时代,跨越到数字货币时代,这步子迈的显然太大了些。

所以,刘弘也只能为了让百姓更容易接受,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粮票,让百姓安心。

这样一来,粮票的防伪工作就简单多了:当一个人拿着一张假的粮票,到少府换粮食的时候,少府只需要查一下这张粮票的编号,就能确定这张粮票‘本该属于何人’。

再比对一下眼前这个人带来的户籍,和官府记录中该粮票的持有者相不相符,就能很容易的就判断出粮票的真伪。

只不过这样一来,如‘禁止私下交易’‘禁止赠送’‘必须本人兑换’等法律条令,也需要配套推行了。

对此,刘弘表示:嗨~

不就是多盖几个戳,颁几道诏书嘛~

不在话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