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30章 战略储备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哪怕是战士牺牲,匈奴也没有‘抚恤孤寡、赏赐有功将士’的压力。

——牺牲将士,有的是人争先恐后抢回其尸首,继承其所有财产;有功将士,也有的是机会烧杀抢掠。

战后单于庭非但不用下发抚恤、赏赐,反而还能得到部队上交部分掠夺物资!

说白了:只要仗打起来,那无论输赢,单于庭永远不亏!

——反正打输了,也能骑马跑回草原嘛!

反观汉室,却是无论输赢,都要在承担战斗人员阵亡的损失之外,还要承担战时后勤、战后重建,以及阵亡、负伤将士抚恤,有功将士赏赐等支出。

而如此庞大的支出,就是汉室无法具备战略进攻权最主要的原因。

——不是不敢打,也不是不能打,而是无法承担打起来之后,所带来的负担。

而现在,内部诸侯割据势力,已经逐渐失去对中央的威胁能力。

匈奴骑兵集群对汉室步兵集群的兵种克制,也能通过‘短期内研发新战术、长期养马,建立骑兵部队’来解决。

仅剩的一个,也是最为关键,最难结局的‘后勤压力’问题,也将在冬小麦为汉室带来‘粮产翻倍’的效果之后,而得到解决。

光这一点考虑,就足够张苍撇开所有的顾虑,全面支持冬小麦的推广了!

在刘弘推行冬小麦之初,张苍之所以没有跳出来表示支持,并非是看不到这些可能性,而是冬小麦的推广,还有最后一个难点。

——难吃!

当‘只求温饱’的底层百姓,都不愿意将冬小麦当做口粮的时候,很难要求消耗更大,对营养、口感要求更高的军卒,把冬小麦当做军粮了。

所以在年初,刘弘提倡关中全面补种冬小麦时,张苍只是把刘弘此举,理解为了‘为解决粮食贫乏,而做出的补救手段’。

至于将冬小麦纳入粮食保护价政策,张苍则只当刘弘太年轻,从粟米上吃到了甜头,就想当然的将冬小麦,放到了和粟米同样的重要地位。

可现在,张苍不这么想了。

在研磨成粉,变成‘面食’之后,冬小麦对汉室而言,已经足以成为和粟米一样的‘通行口粮’。

既然是通行口粮,那冬小麦和粟米一样,也同样具备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及‘国家战略储备’的影响。

所以在张苍看来,全面推广冬小麦的意义,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致力于在短时间内,让汉室的粮食产量翻倍!

更重要的是,这么做非但不会让国家受到损失,反而还可以通过粮食保护价政策,大幅改善中央的财政状况!

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张苍最后,以麦面的价格提出询问,则是张苍的最后一点忧虑:刘弘究竟是和自己一样,把冬小麦当成了‘强大汉室国力’的利器,还是只当成了敛财的工具?

不能怪张苍想象力丰富,实在是过去的历史上,稍有些成就,就开始沉迷享受的掌权者,太多太多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励精图治,得以灭越;但越灭亡之后的不过几年时间,夫差就已经堕落到了‘不问朝政’的地步!

最终结果,自然是大快人心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就拿距离汉室最近的说:始皇帝嬴政。

——嬴政是怎么从励精图治的明君,沦落为沉迷享受、整日追求长生不老的‘暴君’,张苍可是在咸阳宫亲眼目睹过的!

只不过相比起其他‘前辈’,始皇帝享受归享受,没太丢下正事儿罢了。

即便如此,秦也终是躲不过二世而亡,天下奋起而反秦的下场。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再加上刘弘不过十六岁的年纪,张苍有这样的疑虑,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但很显然,这一次,刘弘也同样没有让张苍失望!

——麦面一斤一钱,即‘一石宿麦加工后的售价为百钱’。

这样的利润率,和七十五钱收购、九十钱出售的粟米一样,都属于‘以稳定粮价、照顾百姓’为主要目的,并让国家适当获得利润的程度。

与中央只需要储存的粟米相比,需要再加工的冬小麦,价格比粟米贵上十石,也完全在合理范围内。

起码从这个定价之上,张苍还没有从刘弘身上,看出哪怕丝毫‘牟取暴利’的意图。

最大的担忧消失,张苍的顾虑,也就只剩下对实际层面,即金融角度的顾虑了。

“陛下,臣尚有一言,或需陛下思虑?”

得到刘弘默许之后,张苍稍作沉吟,便将自己最后的顾虑,摆在了刘弘面前。

“陛下既以粮价保护之策,安天下百姓之心,或亦知:有价无市、有市无价者,所指者何?”

见张苍要继续解释,刘弘淡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张苍不必再说。

张苍话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