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秦有相国吕不韦擅权,楚有屈、景、昭三家掌政。
即便是在汉室,也曾有类似的事发生:高皇帝一朝,有丞相萧何自污;孝惠一朝,身为丞相的曹参,也有‘御剑收藏家’的斜杠身份。
曹参之后,也有王陵面对吕后时不畏强权,义正言辞的拒绝吕后‘遍封吕氏子弟为王’的提议。
在王陵被吕后明升暗贬为皇帝太傅之后,汉室‘君相之争’的局面,被吕氏外戚乱政所掩盖。
可即便如此,王陵的继任者陈平,也是在去年年初,发动了青史留名的‘诸侯大臣共诛诸吕’,开了外臣以武力清洗皇室的先河。
正是因为陈平开了这个先河,后来的景帝在晚年才夜不能寐,只一句‘此此怏怏,者非少主臣’,就将丞相周亚夫活活饿死在诏狱!
武帝猪爷,更是在晚年成为了‘被迫害妄想症’的资深患者,为巫蛊之祸埋下了最主要的隐患。
高皇帝有萧何自污、孝惠皇帝有曹参‘垂拱而治圣天子’;
吕后时期有王陵面折廷争、陈平内外勾结铲除诸吕;
历史上的文帝陛下,有张苍因‘黄龙改元’而被罢免;
景帝有那句‘此此怏怏,者非少主臣’的名言,以及第二位被刘氏天子治罪的周姓权臣——而且还是父子二人先后接力,被老刘家的父子接连收拾;
武帝有冤死丞相公孙贺、腰斩丞相刘屈氂。
结合此间种种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此之前的太祖、孝惠、吕后时期,还是在历史上的文、景、武帝时期,汉室天子与丞相之间的茅盾,都从来没有消失。
即便是在武帝一朝,随着巫蛊之祸,以及猪爷一封罪己诏走向尾声,但在此之后,依旧有霍光之流擅权。
——可怜昌邑王,在位不过二十几天,竟惹下了几千桩罪责···
而此刻,便是当朝丞相辟阳侯审食其,接过历代前辈们的重担,正式开始履行自己的天然职责——夺权!
“臣以为,陛下所言虽有理,却略有不当之处。”
审食其一语,顿时惹得殿内忠臣纷纷侧目,就连在左侧朝拜最前方闭目养神,和此事毫无干联的梁王刘恒,都是忍不住回过头,看了审食其一眼。
就见审食其再一拜,旋即无视刘弘阴沉若水的面色,径直道:“皇帝太傅颍阴侯灌婴,乃太祖高皇帝所封之开国元勋,后又多立有武勋,先搓齐哀王之不轨,后止悼惠诸子之乱,于情于理,当可承太尉之重!”
听到这里,刘弘地脸已经彻底黑了下去。
——审食其这厮,居然跟灌婴混到一起去了!
“怪不得功侯元勋愈发势微。”
“领头的是这样的蠢货,能不势微就怪了!”
咬牙切齿的自语着,刘弘语气中便带上了一丝寒意。
“朕欲血高皇帝白登之耻、冒顿国书折羞吕太后之辱,故以颍阴侯教朕以兵法军阵,以备将来!”
只一句驳斥,刘弘便拒绝了审食其的提议。
如今朝堂势力三分,外朝强盛,外戚、功侯势微,其中尤其以失去陈平、周勃,以及第一代开国元勋的功侯一派最弱。
刘弘也确实有心拉功侯勋臣一把,以权衡外朝愈发鼎盛的权势。
但这绝不意味着刘弘会允许有政治劣迹的灌婴,重新回到权力中枢!
更何况罢设太尉,绝不是因为什么‘没有合适的人选’这种荒唐的原因,而是刘弘出于政治,出于政权安稳的考虑,拟定的长期国策。
但看起来,审食其却并没有因为灌婴失去候选资格,而放弃自己的意图。
“既如此,臣再举博阳侯陈濞。”
“博阳侯亦高皇帝所恩封之功臣,允文允武,当可任之以为太尉。”
闻言,刘弘依旧是那副阴沉面相。
“朕说了,朕欲血先祖之耻,执狄酋之首献于高庙!”
“太仆掌天下马政,于朕所欲立之骑军大有裨益,太仆一职,非博阳侯不可胜任。”
说到这里,刘弘地语调中,已经带上了一丝怒火。
可即便如此,审食其依旧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人选。
“陛下!”
“太祖高皇帝制:太尉掌天下兵马,以镇天下不臣,今陛下如此作为,于太祖高皇帝之遗志,断不相符啊~”
“陛下~”
看着审食其声泪俱下的再度跪倒在地,刘弘的耐心,已经光速趋近于零。
“呵,作为···”
“既朕之作为,不入辟阳侯之眼,那辟阳侯不妨教朕:该当若何,方不违高皇帝祖制?”
——刘弘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在后世臭名昭著的‘祖制一词’,居然是从审食其嘴里第一个冒出来的!
回想起半年前,陈平周勃俱在、刘弘为了撑起张-吕外戚,以抗衡陈周等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