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89章 战墨三分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vs墨’的辩论当中,儒家却一次都没有赢过···

墨翟所著之墨家经典《墨子》一书,更是三句不离一声‘孔丘是个伪君子’!

为了一出胸中恶气,孟子也只能替始祖写书骂墨子,说墨家学说‘无君无父’‘不尊礼法’,颠覆长幼尊卑,礼法纲常。

双方的恩怨情仇,像极了后世说唱圈,写歌diss仇人的歌手们···

但在正面交锋中,无论是‘动口’还是‘动手’,墨家都从未曾输给过儒家。

可惜的是,继承墨翟辩论口才的齐墨一门,却成为了最原始的圣母。

相夫氏一脉认为:在墨子的思想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便是‘兼爱’。

而要想促成天下‘兼爱非攻’的局面,就需要所有人都坐下来,好好谈谈,通过和平、温柔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所以在战国末期,齐墨基本是以游历各国的说客出现;至于其意图,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通住手~

都不要再打啦~

要和平不要战争~

在战国时期鼓吹和平,齐墨的结局,也就显而易见了——列国都忙着统一大业,比着谁更不要脸呢,谁能把齐墨无力的‘倡议’当回事?

而墨家分离出的三支派系中,看问题最透彻,也最明白的一支派系,便是跟随相里勤入秦的相里氏之墨,即秦墨。

秦墨,属于墨家最务实的一个派系,相较于行事极端的侠客:邓陵子之墨(楚墨),以及只想耍嘴皮子的相夫氏之墨(齐墨),相里氏一脉尤其注重器械的研究、制造。

在墨家三分之后,只有这一派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达成墨翟所追求的‘天下和平’之景象,就只有一种办法——统一!

只有天下合为一国,只有一个王,才会没有争端,没有征战;才能杜绝连年战乱,避免百姓遭受战火的荼毒。

而战国时期的天下各国,与墨家‘兼爱’思想最契合,对底层百姓最友好,且能力最强、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便是经商君变法而快速强盛的秦国。

就这样,这一派系便在墨者相里勤的率领下进驻秦国,在秦国统一天下的伟大事业上,填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制作精良的武器军械,效果显著的农用器具,使得秦国本就高歌猛进的势头更盛,而后顺理成章的统一了天下。

秦一统天下,成为大秦帝国之后,帝国的运转,一开始也十分高效——法家负责制定政治纲领,严把法律法制;进入秦国的相里氏之墨,则负责制造器械,安心在秦少府做起了工程师。

甚至连早早自墨家分离的农家,也在相里氏一派的领头人盛情邀请下进入秦国,成为了农业部门的掌控者。

——就连如今,汉室也还有前秦之时,负责农业事务的农家后人:农稷(jì)官。

而墨家分离出的三个派系,如今还能找到的,估计也只有秦墨之后了。

即便三派皆有后人传承学说,刘弘也只对秦墨感兴趣

——不找工匠出身的秦墨,难道要去游侠堆里找刺客出身的楚墨,或是从齐商堆里扒拉辩论家?

别闹了~

无论是耍嘴皮的齐墨,还是爱动刀子的楚墨,都对刘弘地事业起不到什么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后世人,如果说刘弘还对墨家有那么一丝兴趣,那必然是挥舞着工匠锤的秦墨。

而秦墨自战国时进入秦国开始,就一直在秦少府做技术宅;如今汉少府的大多数工匠,也都是秦少府工匠的子孙后代。

所以,要想找秦墨技术宅为自己效力,对刘弘而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少府工匠里找。

多的不说,十个八个,总是能找出来的。

刘弘甚至笃定:冶戟监令杨毅,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墨者!

——监令隶属少府,掌一司之冶造事,秩六百石。

虽然秩比不高,但职权却大的出奇——别的不说,整个汉室的军用长戟,便都是在冶戟监锻造而出!

试问除了墨者外,还有哪一个秩六百石的京官,会亲力亲为的参与到锻造之事中,还把脸糟践成那般模样?

——在汉室,长得不好看,可是跟‘政治生涯断送’划等号的!

只有墨者,才能淡泊名利到:为了钟爱的科研事业,而丝毫不在意外貌得邋遢,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也只有墨者,会在年俸禄六百石的情况下,穿着一件污秽不堪的衣袍陛见。

但看着田叔讳莫如深的模样,刘弘终是摇了摇头,没再多问。

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对于少府有一堆墨家出身的匠人,朝堂是基本知情的。

但无论是朝堂,还是那些匠人本身,都十分默契的将此事淡化处理了。

至于原因,刘弘也能猜到的大概。

——墨家的传承,是按照‘上代钜子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