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75章 正副丞相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度,但理论上,御史大夫的权责还就是审查百官。

“前时内史一事···”

听闻张苍提起此时,审食其洒然一笑,摇了摇头:“北平侯无需多言;老夫自高皇帝潜于草莽之时,便为吕太后家臣。”

“不曾想,一晃十数载···”

感叹一声,审食其便又笑了笑:“内史一职,陛下另有安排;老夫为刘氏臣,自知忠君之理。”

审食其略带些洒脱的话语,落在张苍耳朵里,就又是不同的意味了。

——到底是开国老臣,胸襟还是宽阔的啊···

暗自感叹着,张苍便适时的将话头一转:“丞相以为,陛下今日召见吾二人,欲议者何?”

闻言,审食其稍一沉吟,终是摇了摇头:“老朽不知。”

“陛下之念,虽大体有迹可循,然思敏多跳脱。”

说着,审食其自嘲的笑了起来。

“老夫年过花甲,欲窥陛下圣心,实力有未遂···”

·

与审食其所预料的一样,刘弘此时的脑回路,确实是有些跳脱。

而刘弘今日将丞相、御史大夫二人一同召入宫,却也不是出于什么政治目的。

按道理来说,刘弘所要讨论的这件事,应该召见的是内史。

可内史之职没人,刘弘也就只好将二人传入宫中,以探讨这个说大不大,说小,却也关乎汉室未来一年状况的问题。

待二人相继落座,刘弘便起身,向二人稍一拜。

须得一提的是,在汉室,君、臣在礼法中的地位,并没有后世那么悬殊。

朝臣百官跪地磕头自是不用说,光是九卿一级,就已经有‘拜喏时鞠躬幅度小于九十度’的待遇了。

具体到此时,刘弘面前的审食其、张苍二人,那更是夸张——天子见三公,当对拜之,坐而论道!

所以此时,刘弘、审食其、张苍三人,实际上是以几乎平等的规格对坐,来讨论问题的。

回礼过后,刘弘稍组织一番语言,便正式开始了自己加冠亲政之后,与丞相、御史大夫之间的第一次奏对。

“今岁兵祸,天下多有谷不丰登,此事,丞相当知晓?”

见审食其点了点头,刘弘便开始了自己最喜欢的论证方式:摆数据。

“朕观石渠阁之文档,知去岁,关中所收之税三千万石;然国库所入者,竟不足二千万石?”

说着,刘弘便对审食其稍一拜:“还请丞相为朕解惑。”

闻言,审食其本有些庄严的面色稍轻松了些,与张苍对视一笑,便解答出了刘弘地疑惑。

刘弘根据天下汉民三百万户,年产粟米九万万石,十五税一,得出每年,中央应该有六千万石粟米的农税收入。

而实际收入只有三千万石左右,这让刘弘潜意识以为:诸侯+彻侯将剩下一半都给吃了!

但随着审食其一句句将内因外由道出,刘弘逐渐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

“陛下当知去岁,国库实得农税,兑钱十六万万;彼时粮价石钱八十,十六万万钱,便为二千万石粮。”

说着,审食其善意的一笑:“陛下莫不以为,天下民三百余万户,户缴农税二十石,便使国库当六千万石?”

只见审食其笑着摇了摇头:“陛下既问,臣不敢不答:今汉天下,确得民二千二百万,户三百万余;然其田亩,却非为家家户户得百亩。”

“关中民今百万户,多得高皇帝授百亩田;然关东,则尽行小亩,若以关中之大亩论,关东之民,户得田五十亩而已···”

“如此,汉家一岁之税,便当为四千万石。”

说着,审食其稍一清嗓:“然天下之民,彻侯勋臣食其一、关东诸侯役其二;朝堂得其七。”

“如此,农税便当为岁二千八百万石。”

言罢,审食其又看了看一旁的张苍,方耐心道出其中关键。

“郡县所收之农税,非尽送长安,以入国库!”

“地方郡县曹吏俸禄,自有丞相府分之;然郡县之用度、道路之修缮、驿道、驿馆等用,则于秋收之后,郡县自所收之农税截留,复修奏一封,同农税送至臣手。”

“如此,方得今天下农税,岁二千万石余;其余八百万石余,则由郡县截留,以为政用之费也···”

听到这里,刘弘脑海中,才浮现出一段尘封的记忆。

那还是刘弘刚上大学,在课堂上听教授讲到‘汉室的农税都收粟米’时,刘弘疑惑地问了一句:那地方官府要用钱怎么办?

等上头拨款···

拨米吗?

当时,阶梯教室内哄堂大笑,还是教授耐心的解释了一句:秋收之后,地方官府会截留一部分农税,作为政府运作经费。

“嗨,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