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审食其刚在张嫣耳边,说出那样大逆不道的话的前提下,刘弘更要小心维护与张嫣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削齐国,刘弘是必须要干的;但对张嫣,还是要温言相劝,陈明利弊。
这不——刘弘把老娘的闺蜜都带上了!
※※※※※※※※※※※※※※※※※※※※
御辇在宫门处停下,刘弘便同袁盎一同走下辇车,刚一抬头,就见张嫣的亲信宦官李信等候于宫门外。
看见刘弘,李信赶忙快步上前,稍一躬身:“太后闻陛下将至,特命老奴于此相侯···”
看着李信脸上毫不掩盖的阿谀,刘弘心中恶趣味陡然泉涌。
在老娘收获袁盎这个闺蜜后,李信在张嫣心中的地位,可谓是急转直下。
这倒是在刘弘意料之中。
——袁盎,可是能在历史上,拦住文帝刘恒的马车,指着文帝宠宦赵谈的鼻子,跟刘恒说‘陛下如此宠幸刀锯之余,可是臣等不足以效国?’的人!
这样一个人,在和张嫣成为闺蜜之后,劝张嫣远离宦官,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这从一旁,自李信出现那一刻,就将脸拉得老长的袁盎身上,就可以看出。
可问题在于:李信,是张嫣的心腹啊···
在太后那儿受了委屈,就来跟刘弘眉目传情?
如果李信是臣子,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良禽择木而息,不外如是。
可宦官这个群体,其本质是奴仆,甚至是私人奴仆!
李信千不该万不该,在失去张嫣的宠幸后,试图从刘弘身上扭转局势。
这个时代,对于奴仆最基本的一项要求,就是忠心!
失去了忠心的奴仆,距离失去性命,也就不远了···
心中默默为李信哀悼三秒,刘弘便面色如常的走向宫门。
——将死之人,不必多费心思。
即便不考虑这一点,李信的所为,也同样将刘弘推到了十分难堪的境地。
——母亲的奴仆都拉拢,这儿子做的,得有多不孝顺?
·
“儿臣参见母后。”
“岁初新年,儿愿母后青春永驻,千秋万年。”
来到长信殿,刘弘自然地带上了乖儿子的面具,满是乖顺的跪在了张嫣面前。
在朝中,刘弘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天子,但在张嫣面前,刘弘不用再展现自己运筹在握的一面——在张嫣心中,刘弘只需要保证自己是合格的儿子,就足够了。
果不其然,张嫣闻声而娇嗔道:“皇帝又说笑了;哀家贵为大汉太后,当以雍容以面天下,谈何青春永驻?”
嘴上如是说着,但那微微翘起的嘴角,却将张嫣尽数出卖。
见张嫣如此作态,刘弘也是暗自点了点头:对于自己的新角色,张嫣已是全然适应。
至于那按捺不住的喜悦,倒是无伤大雅了——无论古今中外,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
张嫣能昧着心,假装做出一副生刘弘气的样子,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心中如此想着,刘弘面上却依旧是一副稚气未脱的模样,嬉笑着来到张嫣身边,自然地拉过张嫣的手。
“儿忙于岁初朝仪之事,竟已有半旬未曾探望母亲,此儿不孝···”
“不知这几日,母后可还顺心?”
闻言,张嫣自是慈爱一笑,轻轻的将手放上刘弘头上,爱抚道:“哀家无妨~”
“皇帝莅临神圣,临天下而治朝政,自是多有忙碌。”
“且今皇帝已加冠,来日,只怕是忙碌更甚···”
说着,张嫣的语气便不由带上了些许萧瑟。
“哀家想着,莫不如叫皇帝勿再请长乐,也好多得片刻歇息?”
嘴上说着,张嫣面上虽满时淡然,但目光却不时扫向刘弘,窥探着刘弘地反应。
见此,刘弘如何不知张嫣心中所想?
无奈一笑,刘弘便执拗的摇了摇头:“国事忙碌,乃儿当负之重也;怎能因此不朝长乐,以尽孝道?”
“母后勿忧,儿得见母后,享母后慈爱,可是欲求不得呢!”
说着,刘弘还做出一副呆萌的模样,眨巴了两下眼睛。
见刘弘这幅憨态,张嫣噗嗤一笑,手指不轻不重的敲在了刘弘脑袋上。
“都已加冠成人,竟还如此顽劣···”
嘴上说着顽劣,张嫣脸上那饱满的姨母笑,却是让刘弘稍稍安下心来。
——审食其那件事,虽未对刘弘造成什么实质伤害,却也在刘弘和张嫣这母子二人之间,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
虽然张嫣拒绝以‘天子未壮’为由掌握监国之权,但免不了在某些有心之人的劝说之下,生出一些不好的想法。
比如说: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