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59章 硝烟将至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定性太高。

进攻方劣势,防守方自然就是优势了——站在高处,俯视着河对岸打算渡河的进攻方,防守方甚至都不需要太认真,只需要在河岸布置盾墙,将渡过河水的敌军推回河水中,并在高处射射箭,提供火力压制即刻。

函谷关,就是当今天下最典型的例子:背靠秦岭,面临大河,再也没有比这更高配的防守地形了!

函谷关一线的守军,甚至不需要驻防整条河岸线——除了函谷外,再也没有通道可通过秦岭!

‘后山前水’是一种,而荥阳-敖仓一带的地形,则属于另外一种防御地形:四面环水,两个高点各背靠天险,互为犄角。

西汜水,东卞水;北大河,南荥泽——荥阳-敖仓一带,便处于这四条水流合围而成的一块方形区域。

这块区域长宽各五十至六十里,地形近似滑板台:南、北稍高,中间低。

稍低一些的中间区域,便是自关东至函谷的东西通道;而地势稍高的南北,则是两条防御等级几乎无敌的天险——大河,与荥泽!

荥阳背靠南边的荥泽,自荥阳南城门出,最多不过二里地,就是荥泽的外围区域。

而敖仓,则位于北侧,背靠大河。

敖仓与大河的距离,与荥阳至荥泽的距离相差不多——最多二里。

在南、北方向几乎无法渡过,西又是函谷关方向的情况下,若想进攻荥阳和敖仓,实际上只剩下一种选择:自东涉卞水进入荥阳-敖仓这块方形区域,而后或北攻敖仓,或南取荥阳。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是‘从低攻高’。

更令进攻方绝望的是,这块‘滑板台’状的方形区域,进去或许很简单,但出去,绝堪称史诗级难度。

北渡大河?

几十万人马,没个十天半个月,想都别想!

南涉荥泽?

不死个七八成,别想看到沼池的尽头!

西进更是不可能了——自汜水西出荥阳-敖仓一线,不过百十里便是函谷关!

能取函谷,几乎意味着能取天下;而能取天下···

“大王!若函谷可下,吾等何必滞留于此,以谋敖仓?”

大军刚抵达卞水南岸,刘章便火急火燎的找到了齐王刘则,眉宇间满是焦虑。

“还请大王三思:今大军不过二十万,取敖仓尚可成行;然灌婴匹夫将兵十万于东,函谷雄关,亦非等闲可破之!”

“待长安知晓之间事,可发之兵,更不下百万之数!

“大王听臣一言,当务之急,当急取敖仓,旋即北渡大河,于赵地腾挪为要啊···”

说到最后,刘章的语气中,已然带上了些许凄然。

刘章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事情都到了这个份儿上,这个傻侄子,居然还在做西取函谷,兵临长安,以谋天下的美梦!

——若函谷这么好取,那半年之前,哀王就不至于带着二十万战卒,在这块方圆数十里的狭小区域,与灌婴大眼瞪小眼了。

经过很简单的推演,刘章就能想到,大军兵临函谷关外后,会发生怎样的状况。

首先,要想在那数千人函谷关守卒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二十余万大军都送到大河对岸,这就不是一两天的事儿。

——那一片狭小的河滩能否容纳这么多人,都还得两说!

光渡河就是数日;等大军渡过大河,于关外列阵,长安估计也已经收到消息了。

以函谷关的险峻,光是那数千守关卒,就足够拖到长安援军抵达函谷。

到了那时,怎么办?

面对着眼前的秦岭,背靠着波涛的大河,难道还能背水一战?

只怕是要被逆推回大河里,数十万人尽皆喂了鱼!

就算背水一战能行得通,那也得后方安全吧?

如果大军西面秦岭,强攻函谷;东靠着大河,对岸却有十几万人盯着,怎么办?

道理再简单不过——长安都受到齐军攻打函谷的消息,那睢阳的灌婴,必然也能收到。

除灌婴外,还有此时驻守荥阳的申屠嘉大军,也同样会将齐军堵在秦岭和大河之间,那宽不过百十步的河滩之上。

这一桩桩、一件件,怎么办?

刘章真的很想把眼前这个傻侄子的脑袋扒开,看看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水!

“朱虚侯···何出此言?”

只见刘则略有些不自在的一声询问,旋即似是解释道:“寡人何曾言欲攻关?”

“莫非朱虚侯忘记了,大军兵权,寡人已尽托朱虚侯之手啊···”

“大王!!!”

刘章却是猛然一拜,语气中甚至带上了些许哽咽。

“先哀王未尽之志,大王断不可视为儿戏啊···”

说着,刘章便将头深深底下,将眼泪藏在了没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