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26章 太后之怒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做出‘逼迫母亲用印’的荒诞事。

而现在,天子刘弘兵败逃亡,下落不明;代王刘恒成为皇帝,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

说白了,哪怕陈平此时想阻止,都未必能让刘恒第二次与皇位失之交臂。

在这种情况下,陈平要想在新君继位之后,仍旧保有自己崇高的地位和权柄,就必须为刘恒做点什么,以做投名状。

思来想去,对于现在‘兵强马壮’,登基在即的刘恒而言,唯一可以称得上是问题的,也就只剩下太后张嫣了。

唯有在刘恒尚未抵达长安的现在,替刘恒解决掉挡在皇位前的最后一道阻碍,陈平才有可能弥补刘恒心中,由于半年前那件事而产生的嫌隙,并得到信任与重用。

事实证明,聪明人并非只有陈平一个。

不单单陈平因为这种考虑而决定逼宫长乐,朝臣中的其余‘俊杰’,也都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手段,在新君刘恒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从龙扶立,绝对算是封建时代投入最小,收获最大的功劳。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拼命厮杀,也不需要承担太大的风险;而收获,却是上不封顶!

再加上如今这种百年甚至千年难得一遇的状况,让这份本就滔天的功劳,更让长安朝臣兴奋——扶立刘恒,其利益绝对比扶立某位皇子大得多!

按理来说,这种送上门的功劳,没有人会愿意与人分享;只不过,其余人都没有足够崇高的身份,才不得不将功劳的最大一部分留给陈平而已。

在大半个朝堂的拥戴下,将‘扶立代王之功’的大头预定,陈平自然是要完成群体的共同诉求:搞定张嫣。

原本在陈平想来,张嫣不过一稚嫩妇人尔;别说政治手段了,恐怕连宫中下人奴仆,都不一定能管得住。

——这一点,早在张嫣幽居未央宫时,就展露在了陈平面前。

所以,陈平自然地便想到了战国时期,苏秦、张仪们横行诸国的手段:吓唬。

想来张嫣一介毫无见识的妇人,必然会被吓得一愣一愣的,最终答应自己?

只能说,陈平的理想太过美满,现实,又太过悲惨···

“哀家闻,右相携朝臣百官之长乐,欲非面哀家不可?”

“即是面会,右相何以鼓噪百官亮刃于宫墙之外?”

轻轻询问一句,张嫣便淡笑着自语道:“丞相之所为,颇得项王昔日鸿门之姿呢···“

闻言,陈平慌忙来到殿中央,颤巍巍跪倒在地:“臣,万万不敢!”

做出恐惧的模样,陈平心中却是狠狠拍了一下额头:好嘛,又来一个。

——开口就是扣大帽,张嫣这作态,简直就是小皇帝第二!

“这小皇帝,并非太后亲子啊?”

——怎么就这般相似呢?

只疑惑片刻,陈平便不得不为自己的举措,给出一个合理得解释。

“臣闻陛下大军败于萧关,陛下下落不明;代王又兵逼长安,一路畅通无阻。”

“值此之际,臣万不敢将此间事告于民知,亦恐江山缥缈,故欲至长乐面会太后,以商对策···”

说着,陈平无奈的做出一副‘安心’的模样:“见太后旬月未出宫,臣恐有乱臣贼子欲加害于太后,故情急而亮刃,以保太后躬安···”

看着陈平面不红,心不跳的将自己的举动解释为‘担心太后’,作为当事人的张嫣呆愣之余,终于意识到,皇帝儿子临行前那几句隐晦的交代,究竟是什么意思。

“此,便政事邪?”

张嫣心中,产生了一个令她震惊的认知:难道政治,就是颠倒黑白,b脸不要吗···

“太后,太后?”

正呆愣间,一阵轻微的摇晃从衣角传来,终于将张嫣的思绪,拉回殿中匍匐着的陈平身上。

抬起头,对李信做出一个感激的眼神,张嫣便轻启朱唇:“即如此,倒是哀家错怪右相了。”

说话间,张嫣的语气自然地带上了温和:“去,将丞相扶回座席。”

等陈平在寺人的扶持下坐回筵席,张嫣方又淡然道:“丞相心系宗庙社稷,此诚吾汉家之福焉。”

“只不知,丞相所言之事,乃从何而来?”

说着,张嫣做出一个困惑的表情:“皇帝此番御驾亲征,乃面会代王,以劝代王节哀之意;何至与双军交战,及至皇帝大败?”

“依哀家之见,此不过齐地贼子暗藏祸心,欲以此乱长安民心耳。”

“如此浅显之理,纵哀家一介女身亦窥明,右相国之柱石,莫非勿知?”

将这段皇帝儿子临走前交代下的话语一口道出,张嫣便做出一副强装镇定的模样,满是疑惑地望向陈平。

张嫣这幅模样,却让陈平心中最后那丝本能的怀疑驱散,将‘小皇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