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香顿时涌入何广粟鼻息之中。
何广粟却只是目光饶有趣味得撇了一眼舒駿,旋即将水袋倒竖,猛灌一通,品味着嘴中的回甘,思虑起之后的事。
对于舒駿,何广粟自是百般钦佩;但两家结亲之事,倒也不是何广粟脑门一热,就做出的决定。
何广粟心里明白,自己一个年过三十的军官,即便运气再好,军旅生涯也最多只剩十年。
若没有太大意外,取得出人意料的武勋,何广粟的重点,很有可能就是以队率司马一职退役,转为同样六百石左右的县尉一类。
成为执掌一县武备,地位仅次于县令的官员,对何广粟自是足够;但当屁股真正做到这个位置之后,何广粟脑中所想的,早已不是半年前的柴米油盐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在长安街头寻活赚钱,朝不保夕,家中吃了上顿没下顿,女儿甚至差点悬梁自尽的时候,何广粟自是只想丰衣足食,平平稳稳的度过这一生。
但如今,作为秩六百石的中层军官,何广粟所渴望的,就不再是热乎乎的粟米饭,以及高耸的米缸了。
——何广粟,已经有资格为子孙后代,争取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从政,何广粟自问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即便将来成为某县县尉,何广粟也大概率同如今汉室的县尉一样,只知道武事,却斗字不识。
从商更是不用提——在汉室,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做一个低贱的商户。
如此说来,何广粟所要争取的,也就很简单了:在有生之年,将自家一脉打造为将官之家,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阴萌。
何广粟自身已位居六百石,上升空间也不是很高,能做的,也就是从此好好培养儿子,并在将来穷尽一切所能,将儿子塞入一个更好立得武勋的军队。
至于儿子最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就全看何广粟的培养,儿子的勇敢,以及天神是否眷顾了。
如此不确定的结果,自然不是何广粟想要的;自然而然的,何广粟便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何广粟前途有限,舒駿不是啊!
舒駿如今连三十岁都还没到,就已经成为了队率司马,并且得到了云中守魏尚这种几位粗壮的大腿倚靠!
不出意外的话,待等秦校尉升迁入朝,材官校尉一职,就要落到舒駿的头上。
而在何广粟看来,秦校尉如今已是卫尉丞,不过几年之后,待卫尉虫老大人隐退,秦校尉就将正式成为汉九卿,以卫尉的职务全掌强弩都尉了。
也就是说,舒駿很有可能在三十岁之前,成为秩千石,在战时拥有部分临机决断权的将领!
看上去,何广粟如今和舒駿同级,年纪也差不了几岁,但实际上,二人的差距可谓天差地别。
就好像后世,一个三十岁的男子,与一位二十五岁的男子同为副局级,但那个二十五岁,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已经得到了某位省级干部的青睐,进入重点培养对象,并确定将接替直系上司,成为下一任局长了。
对于这样的人出现,很少有人会愚蠢到与之作对——绝大多数人的抉择,都是和何广粟一样:趁着人家还没飞上云端,赶紧留下一些情谊,好在将来得到一个粗壮的大腿。
与舒駿结为儿女亲家,便是何广粟所能想到的最自然,也最合适的‘抱大腿’渠道。
许下亲事,在军中也属于较为常见的,同袍之间表达感情,以及维持感情的手段了。
汉室绝大多数亲事,都是两个男人在从军服兵役时,感觉对方的人品值得信赖,旋即做出‘将来结为亲家’的约定。
同吃同住,出生入死,在战场上互相将后背交给对方地经历,也会让两家保持极其友好的交往情谊,并对对方的人品抱以崇高的信赖。
从这个角度上而言,何广粟所做出的反应,其实也算是汉室特有的‘小市民’思想了——从军为卒,与某位和自己同级的战友结门娃娃亲,在汉室在正常不过。
至于‘苟富贵勿相忘’什么的,自也是保留节目了;无论二人中哪人将来富贵,都将对另一人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就拿何广粟而言,待日后舒駿成为材官校尉,变成了上官,二人之间的‘准亲家’关系,也将对上下级和睦,以及战时的默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广粟自也能得到更多便利;毕竟比起一个不太熟悉,不知根不知底的上官,无疑是即将成为亲家的上官更值得信赖,也更值得追随。
在战时,何广粟不用担心舒駿会把自己推到火坑中,也不需要考虑能否取得战功——当有立功机会时,舒駿自然会在‘亲家’和‘下属’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待等将来儿子长大,自己却只是一个基层县尉的时候,作为老泰山,且极有可能成长为军方大佬的舒駿,也必然会对女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