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之中,代王是在周勃以及麾下大军的‘护送’下前来长安,承继宗庙,坐上小皇帝留下的皇位。
现在,虽然也是代王以皇位作为目标,自北而向长安走来,但计划中应当‘随行’的周勃,却坐在陈平的书房中发着牢骚···
有没有周勃携大军一路‘护送’,最后的结果会差十万八千里!
若是事态按陈平的计划发展,那被周勃‘护送’至长安,又被陈平扶上皇位的代王刘恒,绝对不可能有清楚陈平、周勃的能量——起码陈平认为没有!
但现在,代王凭借自己的胜利,将小皇帝杀得丢盔卸甲,堂堂一介天子,居然到了下落不明的地步···
待等代王抵达长安,并最终坐上皇位,那陈平、周勃等人,又算是个什么?
——皇位,那是人家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只怕到了那时,陈平周勃别说是扶保从龙之功了,还能不能维持如今的‘五朝老臣’‘开国功臣’的崇高身份,都得看新帝的脸色!
尤其是半年之前,陈平周勃以皇位为承诺,将代王刘恒请来长安,最终却险些让刘恒将命丢在长安!
虽然刘恒最终从长安全身而退,但太子刘启、幼子刘武却自此被留在了宫中,成为质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刘恒将太子刘启之死归咎于小皇帝头上,陈平、周勃也逃不脱‘间接导致刘启被留于长安,从而最终死去’的连带责任。
对于刘恒登上皇位没有功劳,又间接导致了王太子死在长安,再加上半年前的‘未完成许诺’,以及皇帝必然会对权臣的不喜···
此间种种加到一起,陈平周勃即便不会被新帝清算,也很有可能会因为某一个莫须有的罪责,而被赶回家种田。
这与陈平预想中,计划完成之后,小皇帝跌下皇位,陈平成为汉之伊尹,周勃、灌婴成为汉之军神,以为陈平臂膀的设想,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
即便不考虑这些将来的事,光是现在摆在眼前的事,都让陈平感到十分不安,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周勃安插在大军中的亲信,没有传回过任何一份书信,以确认情报的准确性!
代王大胜,中央军溃逃数百里,小皇帝下落不明的消息,还是薄昭带到长安的!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信息指明战事进展,也没有溃散遗卒跑回长安。
一切发生的那么突然,就好像一道天雷劈下,正中小皇帝大军本营。
当陈平出于疑虑,遣人前往萧关一代探查之时,传回的消息,却让陈平愈发感到不安。
具萧关方向传回的消息,战斗发生在萧关外约五十里的原野之上;而现如今,萧关已然落于代军大将宋昌之手!
在萧关不再可通过的现在,陈平若想探知战斗发生的细节,无论是找目击者询问,亦或是赶到战场实地勘察,都只能选择派人东出函谷,然后围着关中东北方向的天险绕道数千里,方能抵达。
长安至萧关本就几近千里,至函谷关亦近千里,从长安自函谷绕道至萧关以外,几乎等同于在后世从北京出发,借道上海再去内蒙!
即便是令单人单骑星夜飞驰,换人换马传递信息,这样的路途,一个来回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
而代王大军,此时离长安可就只有数百里了···
脸前吊着一根名为‘皇位’的胡萝卜,就意味着代王必然会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安,将‘代王登基’做成既定事实。
如此一来,留给陈平的时间根本没剩多少。
最多不过十日,代王就会抵达长安;若是领一支先锋轻装先行,更是有可能在七天之内赶到,后续部队也将很快跟上。
陈平已经没有时间,去验看小皇帝与代王之间的战斗细节——甚至就连‘不知所踪’的小皇帝之下落,陈平都已经来不及追究。
最多三日之内,陈平就要做出最终的决定:究竟要不要顺从大势,加入到代王刘恒的阵营,并接受将来未必会太好的结局。
虽然不甘心,但陈平终是只能无奈的承认:除了点头之外,自己已经别无选择。
当初被陈平策划外出的灌婴大军,以及原本应该被周勃带走,最终却被小皇帝带到萧关外,并尽数葬送的大军,成为了陈平此时尴尬境遇的罪魁祸首——在拥兵数万,且是刚经历一场血战,以绝对实力击溃中央近十万大军的代王刘恒面前,长安,几乎没有了‘武力抗争’的余力。
北军原七部校尉,灌婴带走了两支,小皇帝带走了两支,仅剩的三部校尉,还得留一部值守长安,维护治安秩序。
至于原南军为班底,以飞狐军强弩校尉为框架,新组建而成的强弩都尉部,也只剩下一部校尉留守——核心力量:羽林校尉!
即便是留守长安的羽林校尉,也已经在皇党一系官员进入未央宫中,吃睡皆于宫墙之内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