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军那样的战斗力,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补充战员,最起码也要扩编到原南军那样四部校尉,共八千战员的编制。
而按照惯例,南军编制出缺,俱都以丰沛良家子为补充,别说籍贯非丰沛的人了,就连丰沛本地人,先祖却未曾追随过太祖高皇帝的人家,也毫无可能将家中子弟送入南军。
但现在,光是从校场上嘈杂的各地口音当中,就不难发现:此次扩编所招收的新卒,几乎是将天南地北全部覆盖,各方人士皆有出现。
有额系细带,腰挂巨剑的燕赵丈夫,有背负重弩,裤腰束紧的北地武士,更有肩臂粗壮,明显最爱巨盾的关东重步兵。
便是在这样各式打扮的武卒纵横交错,各地口音嘈杂于耳边的氛围中,何广粟迎来了自己在强弩都尉部从军的第六天。
十数日前,内史属衙开始从长安城内以及附近征召武卒、民夫时,何广粟却非常意外地没有出现在征召名单当中。
这让本以为有望入军为卒,最差也能被召入民夫队伍,担任民夫军官的何广粟怅然若失,满带着嫉羡,目送着隔壁邻居家的三小子出了门。
怎料没过几天,居住于城外广明成乡,曾与何广粟一同从军陇右,在何广粟家道中落后不甚往来的同袍找上了门。
二人痴楞的看着眼前的同袍,不约而同说出同样一句话:你也没被征召?
感觉到异常的何广粟便和同袍一起出门,将长安左近的老战友挨个找了一遍,最终发现:只要是曾经担任过材官的,没有一个被征召!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这个发现是好是坏,就有一位军官找上了门。
没有多的废话,直截了当一句:强弩都尉新设,奉陛下诏谕,即立材官校尉,诸位可愿从之?
那一刻,何广粟心中的感觉,简直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这就像后世,原本在飞行部队开战斗机的退伍老兵,突然接到通知:国家要发动航空航天计划,要不要来参加?
——这还有什么悬念?
何广粟当场就跟着那军官回了南营!
更让何广粟感到兴奋的是,入了南营之后,当朝九卿副官卫尉丞秦将军,亲自接见了何广粟,在简单的问答过后,便将何广粟任命为材官校尉重盾队司马!
就这样,何广粟在短短数日之内,便经历了期待入军-落选-入选天子亲军-担任司马,统掌五百人这般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但不管怎么说,从结果来看,何广粟还是顺利完成了华丽丽的人生逆转,从原本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困户,一举转变成了禁军中层军官。
倘若假以时日,能再立下些功勋,熬几十年资历,何广粟完全有望在有生之年,达到千石级别的校尉一级,为家族打下‘将官世家’的坚实底蕴!
即便是现在,作为统掌五百人的队率司马,何广粟也已经有了每月五十石粟米的俸禄,基本的生活问题得到解决不说,也能用宽裕下来的俸禄为儿女铺铺路。
而这一切,都是何广粟曾经在陇右服役,以材官的身份,以及两级匈奴人首级退役所带来的。
若说何广粟还有什么遗憾,就只有没能随大将军一同出征平叛,以及每日都要留在营中,每五日才能回一次家,让何广粟略有些烦恼。
一开始,何广粟完全无法理解后者:晚上睡在军营,和睡在数里外长安城内的家里,能有什么区别?
只要清晨的操练能按时到,便不会影响战力了呀?
但经过短短几日的训练之后,何广粟便发现,军官与士卒同住,会对军心的凝聚起到肉眼可见的积极作用!
入营不过五日,何广粟便已经基本理清了自己所掌握的重盾队,各级编制、军官也都已安排妥当;上下级关系十分和睦,手下军官对何广粟也都相当服从。
虽然何广粟认为,属下对自己的遵从,主要还是因为入营当日,何广粟在麾下五百人众目睽睽之下,拉开了一把六石强弩,并精确射中了一百五十步外的目标,以武力征服了麾下士卒;但不可否认的是,与这一帮天南地北汇聚而来的年轻人同吃同住,同样对何广粟麾下的重盾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拧成一股绳,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让何广粟没有精力再去思考家中之事,以及平叛大军的原因,主要还是材官校尉部非人的训练量!
在何广粟的认知当中,卫尉丞秦丞吏,原本是个眉目俊朗,富有阳刚之气的和善上官;但入了这南营之后,秦丞吏摇身一变,变成了材官校尉部主将!
最恐怖的是,这位将衔只比何广粟高一级,统掌何广粟的巨盾队以及巨弩队的材官校尉秦牧,自己也会参与到‘惨烈’的操演当中!
而具体的操演内容,更是让本以为‘对材官了若指掌’的何广粟瞠目结舌,甚至怀疑起自己究竟有没有做过材官?
——每日清晨天刚亮,就会由刺耳的铜锣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