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都是刘弘出于对历史的了解,为避免诸侯不稳而做出的举动。
——无论是历史上的赵王刘遂,还是在文帝登基之后,被封为济北王的刘兴居,都是在历史上有谋反前科的人!
刘弘之所以卡着进度,不愿意遍封悼惠王诸子为王,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历史上景帝朝的吴楚之乱,史称七国之乱;而直接参与叛乱的七位诸侯王,除了发起者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以及外结匈奴的赵王刘遂外,其余四者,俱乃文帝刘恒于登基之后,裂齐国土所封之悼惠王诸子!
——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都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也都是因为在诛吕过程中立下功勋,才被历史上的刘恒封王的!
如果可以,别说是给这几人封王了,刘弘都恨不得直接杀了这几人!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刘弘为了稳定内部,尽早争取安稳的发展环境,最后取得对匈奴的战略进攻权而做出的铺垫。
但让刘弘没想到的是,在后世被认为‘可以通过政治手段统一’的南越问题,却在自己到来后,成为了汉室内部问题的首要大患···
看着手上的战报,以及最后的署名:隆虑侯灶,刘弘就感到无穷的疲惫,以及乏力。
被刘弘短暂遗忘的陈、周二人,也再次出现在了刘弘视野当中。
相较于刘弘刚到来时的跳脱,周勃最近无疑是本分了许多——除了每日例行视察北营外,周勃几乎没有其他举动,会让人想起其‘诛弘一党成员’的身份。
陈平更是自开春起便一直告病,就连丞相府的日常运行,也都一股脑扔到了丞相长吏之手,自己躲在曲逆侯府,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灌婴更是夸张——这位历史上的灌丞相,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政治标签暴露,以为刘弘不知道其‘诛弘一党’的身份,仍旧以大将军的身份,一丝不苟的处理着被周勃堆积下来的军方事务。
当然,也不排除灌婴打算继续中立,亦或是真的回心转意,决定将错就错,悄悄脱离陈周一党的怀抱,光明正大倒向刘弘的可能性。
但在南越问题出现之后,刘弘对陈平等人仅剩的那点耐心已是光速见底;对于南越问题,刘弘心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先灭陈周,再遣使南越’的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