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 变故(4000字)  明末穿越众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国2010年还拍过一部《大城武士》的历史动作大片,主角同样是这个日本雇佣兵首领。

山田长政可不是浪人,他是正宗的德川家武士:出身于骏河国骏府马场町(今属静冈县静冈市),骏河国就是德川家康的领地,他的父亲山田长知是德川家重臣本多正信的家臣。

一个根红苗正的德川家武士为何跑到异国当雇佣兵呢?

究其缘由,乃是德川家康有项重要的海外贸易活动——朱印船贸易。

朱印船,是指持有德川家颁发的“异国渡海朱印状”,被许可前往安南、暹罗、吕宋、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活动的船只。

山田长政年少时就开始参与朱印船贸易,1612年他作为护卫,跟随朱印船从长崎、台湾驶往暹罗。不料到了朱印船归国之时,他却患上热病,被迫留在大城。

因为出身正统,富有魄力加上作战勇猛,山田长征在日本雇佣兵中脱颖而出,被推举为“笔头”。(首领之意,不是官衔)

山田长政不是泛泛之辈,他将浪人中的精锐编制成一支1000人的“日本人义勇军”,效忠于暹罗国王,并在短时间内成为暹罗军的王牌。

日本人打仗有何本事?

徒手格斗的话,会泰拳的暹罗人也许完胜日本人,但打仗谁不用武器?牢固的盔甲,锋利的日本刀,就是日本浪人的优势了。因为这批日本浪人的武艺厉害,甚至影响到缅甸的冷兵器发展,从盔甲到单一兵器的样式,都和日本冷兵器如出一辙。

不过,从小随父辈在海上耳濡目染的山田长政可不是傻子,不会想当然的凭借日本刀和葡萄牙人的枪炮抗衡。他派人从濠镜、马尼拉和巴达维亚购入了大量先进的西式火铳,装备到士兵身上,这足以让他和葡萄牙人掰掰手腕子。

武器之外,日本人的纪律严格、战斗意志都是有名的,这支日本雇佣军在当时拥有极强的战斗力。

1621年缅甸大军进攻暹罗,山田长政的日本雇佣军作为暹罗军的主力,修筑堡垒,据险苦战,最终击败了人数10倍的缅军,为阿瑜陀耶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这支能打仗的日本浪人军团,历代暹罗国王都非常看重。在暹罗的“三印法典”中列出:“日本人义勇兵局”为暹罗官位制度里的第三高位,山田长政则被封爵(地位相当于大城的太守)。

打仗打得好,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山田长政统治下的当地日本人,几乎垄断了暹罗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大大发了一笔财。另据传说,山田长政受到当时的缅甸国王厄迦陀沙律王的赏识,娶了王女,成为了驸马。

之后好景不长,日本人在暹罗的活动,触犯到暹罗贵族的利益。

暹罗宋当王死后,巴萨通王通过政变夺取了王位,他对在军事上拥有大权的山田长政很是忌惮,同时对日本人垄断对外贸易颇为嫉恨。

1630年,山田长政被任命为统帅,率领军队南下攻打叛乱的洛坤府。在战斗中,山田腿部负伤,不治身亡。

据说,是巴萨通王派人在他的绷带中涂上了毒药。杀了日本人首领后,因为担心来自日本人町的报复,巴萨通王借口日本人将叛乱,下令烧毁大城的日本人町,将日本居民尽数驱逐。

这件事传到了日本,让德川幕府很是愤怒,认为巴萨通王是篡位而非正统继承者,于是终止了与暹罗的贸易,随后德川幕府实行200多年的锁国政策,留在海外的日本浪人无法归国,只能继续在各地当雇佣兵或是直接成为海盗,纵略海上。

因为锁国令的原因,日本人有家不能回,分布于南洋、暹罗、南越、北越等等地区,这也是海商平田治一郎为何能轻易召集浪人为萨摩藩作战的缘故。

至1641年初,平田治一郎通过金银钱财,共在琉球召集非萨摩藩的浪人武士800余名,加上萨摩藩内派出的100多名精锐武士,以琉球奄美群岛为海盗基地,摩拳擦掌的准备突袭新港。

1641年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亦称小年。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后世北方习俗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二十四祭灶居多。

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二十三这一天,台湾西海岸南北各地,都有元老院带头举行的祭灶活动,其中以新港城规模最大。恰逢出海捕鱼的船只回航新港,城内上下一派繁荣热闹的盛景。

这个时代人类的捕鱼活动相当少,对海洋鱼类的繁衍基本没有干扰,加上没有环境污染,各种鱼类资源的丰富程度是现代人所难以想象的。不过现代近海鱼少,污染是主要因素,想想光是一艘货轮石油泄漏就要污染多大一片海域,死的鱼可以将整个海水水面覆盖。其中还包括,一些海鸥及鸟类。

而人类的贪婪与目光短浅在捕鱼历上表现的淋漓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