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短波通讯  明末穿越众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无线电测向技术则曾经是后世高考加分项之一,哪怕是不在加分后,无线电测向赛热度依旧不减,此技术可以用于目前穿越者们海上船只的定位,配合现代来过来的精确地图,迅速确定目前所处的大致位置,精度当然没有后世gps那么准确。

天线架在约十米高的木制架子上,并给配有避雷针,好钢得用在刀刃上,不是舍不得建材造永久性建筑,实在是目前新港城基建需要的建材实在太多,而木头是目前最不缺的东西,空地上还有不少物资没有搬到厂房或是仓库中,还好秋季雨少。无线电天调方面则是用了短波自动天调,省去了后期的很多麻烦。

除了远程电台外,还应用了不少的无线电手台,形状类似对讲机,通讯距离稍弱,再辅以初步搭建的电话线路,中短距离沟通完全不是问题。

除此之外,若是加大投入,利用短波建立无线网络也将成为可能,通过电离层直接反射通信,以专门的优化天线可以实现。若是现代社会,以分配给业余爱好者用的频率带宽,当然不能完成这个想法,但这里是17世纪,所有的频段都可以被穿越者们随意分配占用,1200bps左右的数字通信速率完全可以实现。

但若是追求数字通信,后期则可以考虑UV波段,后世德国的数字无线电视网则是用的此波段,400Hz左右,全拜仁州只需要两个铁塔,这将是未来通信局发展的方向。

所有地区的电台架好后,南北的远距离通信问题也得以解决,樊高远坐稳通信局第一把交椅,正式成为元老院核心部门之一。

“当前2.5MHz,新港呼叫淡水,新港呼叫淡水!”

“淡水收到,请指示!”

“信号强度怎么样?”

“信号强度59,非常清晰!”

“新港呼叫安平。”

“安平县收到,局长,这边信号强度46,能听清楚,可能是安平这边下小雨的原因,喇叭里有一点背景噪音。”

“其余各县情况怎么样?”

“彰化县收到,信号59。”

“云林县收到,信号59。”

“嘉义县收到,信号59。”

“凤山县收到,这里也下雨了,信号4。”

PS:

信号可辩程度“R”分五级,用15中的一位数字表示:

1——信号不可辨

2——不容易辨别,偶而个别字可辨

3——能辨别,但困难

4——能辨别,没什么困难

5——非常清楚

信号强度“S”共分九个级别,用19中的一位数字表示:

1——刚有些知觉,极弱

2——很弱

3——弱

4——强度尚可

5——信号很好

6——好信号

7——有一定强度的信号

——强信号

9——特别强的信号

59是最高的信号强度和可辨程度,最低的是双11。

另外:招各类大小龙套,加群报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