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4章 行人聘问  春秋我为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也是亲亲而尊尊啊。

赵无恤年岁比子贡小了几年,但因为是卿子,还是晋侯近臣,所以刚行冠礼便被国君卓拔为大夫,又因为与乐氏的姻亲关系,便被委以重任。

而子贡,虽然已经将无恤从守藏室和泮宫里带出来的外交信件、檄文、聘文等研究得滚瓜烂熟,却一直没得到表现的机会。他如今还一名不文,纵然有人知晓,也只因为他是代表赵无恤在绛市利益和话语权的“卫贾”。

但,子贡可不想做一辈子的商贾。

“若有两国构难,千乘壮士披甲列陈,尘埃张天。赐为行人,手不持一尺之兵,身不带一斗之粮,便能和解两国之难。天下诸侯,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

这才是子贡的大志向!

夫子曾称子贡为“辩士”,当然知道他的心思,前两天,子贡还接到了来自鲁国的信件,是夫子口述,师弟冉求写的。

信中说,中都邑治理半年多,颇有所成:上计比往年翻了一倍,四野皆则之。夫子或许能得升迁,于是便告知子贡,若是在晋国不顺,便回去协助他,或许能进入鲁国的行人署,成为“行夫”。

大行人,小行人,还人,行夫,这是诸夏各国行人署的四种职官,高低尊卑依次递减。

行夫,爵为下士,掌迎送各邦国宾客的小事,俸禄斗食,相当于行人手下的胥、徒,负责劳辱之事焉,常常被呼来唤去。

所以,子贡在为赵无恤,为夫子的事业顺利都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有微微的犹豫。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却也明白这个时代分辨贵贱的眼光。虽然初始时地位卑微,但夫子还是给了自己进入行人署,发挥长处的机会,是否要辞别君子归去?

就在子贡心里挣扎的时候,赵无恤已经清点好了此次随行的人员。

“虞喜的轻骑士两,作为前哨斥候必不可少;穆夏的亲卫两近身保护车驾;田贲的悍卒伍也要带着以备不测;再挑半卒戈矛手,最后是伍井所在的辎重两,负责牛马车辕等事务。以上众人随我出行,邢敖为御者。”

王孙期因为胳膊摔断,在下宫接受扁鹊的治疗,无法随行,而且他也被赵鞅调了回去,继续担任差车之职。

无恤想着剩下的名单,觉得就算自己不在,这些人应该能挑起成乡的大梁了:“羊舌司马留守,负责兵事;计侨升为假乡宰,负责政事民事。其余人等,各司其职,若是有事,第一时间通报下宫知晓!”

众人应诺,得以随君子出行的,就兴高采烈。他们基本上都是下宫本地人,打小没出过周围百里之外,对于遥远得就像是在天边的宋国,好奇不已。

众人散尽后,赵无恤却拉住了有些魂不守舍的端木赐。

无恤笑眯眯地对他说道:“对了,子贡,我如今已经是小行人,按照惯例,有权任命还人一名,汝可愿意为我副手?”

“还人”乃是中士之职,比小行人低一级,却比“行夫”地位要高。掌迎送邦国宾客,通达四方,行人出使时,作为副手陪同出行。

子贡一时间愣住了,心中百感交集,不知该作何回答。

赵无恤还以为他是嫌此职低微,便解释道:“子贡辩才了得,对朝聘的礼节和文书比我娴熟,本来,让你做一个聘问齐、楚的行人,都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我尚未立下功勋,不好贸然向君上引荐,所以,只能委屈你从基层做起了,其实,这也是熟悉这一职守的好法子。”

子贡现在明白了,君子和夫子一样,一直牢牢记得他的理想,并愿意提供机会。甚至,君子的价码还更高!

于是乎,子贡那点放弃货殖商贾,在与无恤的盟誓到期后,便返回曲阜当一个行人署胥、吏的心思,也顿时不翼而飞。

他郑重地朝无恤一拜道:“赐,一定不辱职守!辅佐君子完成这次出使!”

……

与此同时,遥远的齐国临淄,从领邑高唐回到都城的下卿陈乞,也收到了一份从新绛寄来的简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