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解决好遗留的事  扶贫那些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的平均发给十位村干部,每人每月工资收入七百多元。照这个工资收入,根本就养不了家糊不了口。村干部们只好多挤时间赚钱去。村干部中负责财经委的,看他每天都是蓬头垢面,就是他天天早上四点钟开着摩托车,到另一个镇去收购韭菜,然后拉到县城去批发。每天就赚百把块,有时不顺利,还会赔本的。这位村干部就是上午总是找不到,基本上只有下午的时光他才有空在家。村这一级真是难,不是体制内的人,却干体制内的事。镇负担不了那么多人,工作却需要多人干。

独孤兰正在巷道走着,遇到了治保主任柯在功。他高兴的告诉独孤兰,他的老母亲病全好了,老人家多次要求他兄弟几人,要备厚礼上门感谢独孤书记。另外还告诉独孤兰,这时接到镇转来的民兵集训通知,要求林樟村抽调基干民兵二十人,参加县武装部组织的民兵应急集训。可村里根本就抽不出这么多人,因为青年人大多出外谋生去了。独孤兰问柯在功为何抽这么多人?柯在功道,这林樟村还是革命老区村,一贯都是抽的人多。到改革开放后,这项工作越来越难完成了,不只是人难抽到,还有就是经费无着落。虽然上面会对基干民兵补点误工费,但对比出外打工赚钱,那是少之又少,国防意识不强的,都以补助较少为由拒绝参加,所以村里还得想办法再给点,至少解决来回的交通问题,不然更难发动青年参加集训了。独孤兰来了近两个月,头一次听到林樟村还是个革命老区村,觉得很奇怪。林樟村算是在平原上的村子,到山坡处还有几里远。北、西、西南都是溪流环绕。这村子居然适合发展革命力量的地方。

回到工作室,独孤兰找出贫困户名册和调查笔记。一户一户地查找确定赠送对象。不觉又一个夜晚过去。窗外不时传来猫那不知是痛苦还是快乐的叫声,狗也不甘落后,时不时的狂吠几声,报告夜已深了。

一大早,释得性车队就进了林樟村。当他们把车停妥当后,村里的小孩子围了上去看热闹。独孤兰从祠堂后走了出来。快走几步到了释得性他们车旁,商量起来。和尚要求就在祠堂前拉开横幅,赠送油米。独孤兰觉得没必要太张扬,横幅不用拉了。就着货车或是送上门就行,因为汽车上已喷有金山寺的字样了。两人正商量没着落,这时村干部柯俊和柯建华到了,他们俩异口同声道,就着汽车旁发放,其它贫困户无法来领的,我们送去。这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同。工作马上开展起来。

柯俊和柯建华对着花名册,一个个电话打出去,来领油米的贫困户很快就到了祠堂前的晒谷场。大家欢天喜地的拎着油、米回去。正在这时,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把欢天喜地的气氛破坏怠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