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打完收工  新唐小相公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顿,悲愤又痛心般气恼道:“仁兄何至于此?你我好歹也曾结下‘茅厕之谊’!这张纸,便是你我相识的见证!”

“玛德!神经病!”

朱秀暗骂一声,警惕地瞪着他,语气稍稍缓和些,“这位兄台,快要开始点名入场了,有什么事等县考之后再说可好?赠纸之事不足挂齿,兄台莫要放在心上,还请回去好好准备,也不要因此事影响了你的考学成绩!”

少年再度露出笑容,一脸钦佩地道:“正所谓‘事虽小,关乎修身,善虽小,足见心性’,仁兄真可是怀瑾握瑜的仁人君子!仁兄请放心,在下虽不才,区区县考于我而言无甚难度,摘取魁首如探囊取物!”

朱秀翻了翻白眼,不知从哪里跑来这么个中二少年。

“哐哐哐”

县衙大堂前,一阵锣鼓声敲响,几名衙役扯着脖子喊叫起来,招呼考生上前聚拢,点名列队入场。

朱秀趁机拔腿就跑,那少年“诶”了一声没有叫住,颇为遗憾地摇摇头。

“罢了,能写出如此书法之人,才学定然不弱,若果真是那位仁兄的话,考取县学不成问题,想来今后还会再遇见的。”

少年小心叠好那张纸,塞进衣襟中贴身藏好,听见叫到他的名字,应了一声,抖抖袍服从容不迫地站到正中一行队列里。

考生们被打散分作四队,分别进入四间敞亮官房内,朱秀被分到了丙字房二十号。

官房内早已腾空清扫干净,摆下数十张案几,案几后有一个薄薄的小垫子。

朱秀跪坐在案几后暗暗叫苦,不停地扭动屁股,感觉浑身难受,巴不得早点考完走人。

每名考生都领取到一小块墨锭,开考前留出时间,让考生将墨研匀。

一名曹官和一名胥吏加上两名衙役,组成了每间考房的监考团队。

之前为朱秀搜身的那名高胖衙役也在其中,手扶腰刀站在角落处,机警的目光四处扫视。

似乎察觉到朱秀在看他,那高胖衙役目光扫来,大饼脸上似笑非笑。

朱秀低下头继续研墨,他总觉得这高胖衙役身上有股子悍气,和王戮五感觉很像。

一张能够铺满整条案几的白麻纸发下,在右侧顶头处写上名字籍贯和考房座号。

这年头,糊名法倒是已经出现,可即便在省试中都无法严格落实,更别说地方县考。

直到这会,县衙曹官才将一块贴有考试题目的木板竖起,摆在最前头,让每一个考生都能瞧清楚。

朱秀瞟了一眼,发现上面只有贴经和墨义的题目,诗题倒是还没出。

“现在开始作答,申时初二刻,加试诗文一首,诗题届时公布!”

曹官冷冷地说了一句,顿时在考房里引起轩然大波。

朱秀瞄了一眼其间情形,不知情的考生面色陡变,群情汹汹,嘟嘟囔囔地抱怨起这突然公布的加试。

也有不少考生显然提前知晓内情,却也只能苦笑摇头,唉声叹气。

“喊叫个什么?若有哪个不愿意考的,现在就可以出去!此乃陈县尉所作决定,所有诗文都会由陈县尉亲自评鉴!”

曹官厉声大吼了一句,顿时压下考房里的嗡嗡嘈杂声,所有考生只得埋头乖乖作答,无人再敢起哄。

朱秀也苦笑一声,不愧是陈拾遗,会玩!

以陈子昂的才名,对考生所作诗文做出的评断,想来无人会不服。

最起码在房州,找不到能与陈子昂在才学上媲美的人物。

朱秀挑选了一根硬毫兔毛小楷笔,这支新笔还是方翠兰专程给他买的。

蘸了蘸墨汁,朱秀略作沉吟。

贴经和墨义再偏门也难不住他,关键是不知道诗题会出什么。

如果诗题偏门的话,他这一项的考分就不会太高,那么贴经和墨义就必须答的稍微好些,能保证最后的综合得分不落于人后。

反正葛立德已经放弃了名次要求,只要能考上,朱秀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即,朱秀提笔开始作答,以一手漂亮的柳体,开启了他正式踏入考学生涯的第一步。

为了稳妥起见,朱秀没有刻意答错贴经题,在墨义题上,也认真融汇了《五经正义和《十三经清人注疏上的诠解,洋洋洒洒挥毫而就,将十道墨义题写的那叫一个花团锦簇。

申时初二刻,诗题准时公布。

朱秀一看就傻眼了。

诗题一点不偏门,相反,是很传统很正统的“劝学”题!

以劝学为题,做诗一首,文体言句字数不限!

“陈拾遗啊陈拾遗,我还是猜不透你呀!”

朱秀暗暗郁闷,望着自己身前,那张写的满当当堪称完美的答卷,一时间有些无从下笔。

劝学诗很常见,但要写好也不简单。

朱秀肚里存货很多,不乏一些后世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