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杨氏根植朝堂多年,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无数。
贾诩:“臣以为,判得轻了。”
刘宏侧过头,作侧耳倾听状:“哦?说来听听?”
“无他,只是怕杨氏找我麻烦?”
刘宏无语道:“好嘛,原来是为自己着想,我还以为你能说出啥原因呢。”
“自然是有的,杨氏四世三公,当加以扼制,依臣看,还得跟故太尉段颎的亲眷那般,令其亲族归郡。”
“哦?”
这下刘宏可真来了兴趣。
“详细说一下。”
“陛下励精图治,擢拔人才不拘一格,那么这些累世公卿近乎世袭罔替的家族,必将成为陛下的绊脚石。
陛下聪慧,应该早就看出了,也早就想对那些大族下手,如今有了机会,事不宜迟。
试想,若无陛下,譬如卢令君这等有大才之人,也难得重用,朝中尽是尸位素餐的士族,寒门无晋升之途,则汉家万民无进取之心,日久,国家会变形糜烂。
杨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朝堂,即便杨彪不在朝为官,也必会有故吏念旧恩,征辟杨氏子为吏。”
刘宏细细琢磨一会儿,不禁感叹道:“和朕想到一起了,人生不过百年,朕在帝位,可扼制大士族,倘若朕不豫,谁能加以扼制?
文和的话,朕已经想通了。”
贾诩颔首:“陛下英明!”
“那就让杨氏一族,回弘农养着,朕这边再给盖勋写封信,照顾照顾杨氏,顺便再让其厉兵秣马,不日将镇压西凉叛军!
文和,你是凉州人,西凉之事,可与朕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