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龙凤生凤,相信虎父无犬子。
虽然兄弟之间会有不同之处,但更多人坚信的则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坚信不是一家门,不进一家门。
更有甚者直接就说道:“她母亲兄长那等行径,她岂能不知分毫,她既然知道,未曾大义灭亲,那就说明她也有参与。”
何况那些说书人在书里把夏家母女描绘成无辜之人,把夏金桂描写成花容月貌,善良单纯,却误信豺狼薛家人,终使得自己丧命,母亲含冤,而家产尽数被夺的悲惨结局。
这无疑让人先入为主的认定,姓薛的没一个好东西。
毕竟话本里面的薛氏女,可不就是替兄长打掩护,替母亲辩白的恶女子。
何况这些话本还被便成曲目,多少人家都看了个遍。
就好比那潘金莲和武大郎,只因遇人不淑,一个贤良淑德之女,成了女子中的反面教材。
一个也算是学识渊博,颇有俊气男,变成了挑着扁担五短身材、面貌丑陋武大郎。
可见,话本内容,不可尽信,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如今只可怜宝钗好端端的做着宫娥,突然就成了朝臣口中祸国殃民的妖女,完全无从解释。
而朝臣们被杀了一大批,补上了一大批灵皇提拔的新臣子。
老臣留下的多是正直且忠贞不移之人,且大多都德高望重,新臣则有些参差不齐,名望不高,也使得新臣往往被老臣压制。
响应灵皇的人寥寥无几。
故而,这登基大典,还没开始,就已经僵了。
更僵的则是封臣子。
新皇继位,总要把一大部分人往上提一提。
太师自然头衔又多了。
别的位高权重的老臣也是如此,加头衔,加赏赐。
可到了下面,轮到林翡,灵皇大手一挥,昂声道:
“翡玉做了不少事儿,却一直没个像样的职位,我看尚书令你也年纪不小了,不如你回家去养老,让林翡替你。”
尚书令:“……”
他才六十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明白不?
尚书令想着,跪倒在地,口中只说道:
“陛下,非是臣贪权不欲走,臣的确是年纪大了,可林大夫才多大,您就让他做尚书令,只怕天下人耻笑啊陛下!”
灵皇却一脸茫然不解,看了眼平福,又接着说道:
“天下人为什么要耻笑?古有甘罗十二拜相,是为美谈。如今林翡也是有才华的,我封他做尚书令,再给天下一个美谈,不好吗?”
老尚书令:“……”
好个屁!!
你说美谈就美谈了?
偏灵皇才说了这话,眨眼间就再次扔了一个炸弹。
“太师,上次那张圣旨呢?还不拿出来吗?您到底要什么时候拿出来?会让我很没面子的。”
众人纷纷以疑惑的目光看向太师,让太师笑容有些僵硬。
圣旨!
他这几日也都忙糊涂了,竟把这事给忘干净了。
太师想着,刚想插科打诨糊弄过去,朝中的大臣们却炸锅了。
“圣旨!什么圣旨!太师大人,你怎能私藏圣旨!”
一时众人议论纷纷,面色难看。
太师被这些人的突然发难弄的一懵,但太师很快就明白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人是觉得他是宣皇时期的得意能臣,到灵皇时期自然该低头退位,让出权臣的位置。
可话虽如此,历代权臣,便是要被皇帝整下马,没个两三年的功夫,也捋不下去。
何况他是太子的授业恩师,岂能说下便下。
不过既然灵皇已经将圣旨之事说出来了,他倒也不怕把圣旨拿出来,死道友不死贫道,翡玉啊!替为师再挡一回刀吧!
太师想着,仍旧是一幅仙风道骨的模样,腰板挺得很直,脸上也尽是正直之色,中气十足说道:
“的确有一道圣旨,却不是我私藏,而是奉命留至今日。”
太师说着,就向灵皇拱了拱手,说道:
“还请陛下遣人去老臣家中,将圣旨取来,圣旨就在老臣的书房桌上。”
灵皇闻言,转头看向平福,却见平福这厮竟在发呆,就拽下自己腰间的玉坠,砸到平福身上,笑骂道:
“聋了?还不快去!”
平福赶忙就去了。
众臣却一个个被气的倒仰。
“陛下!您怎能在朝中如此行径!”
“我怎么了我?”灵皇却浑然不觉。
太师也忍不住说道:“陛下,您该改口自称朕了。”
灵皇闻言,挥挥手,满不在乎的说道:
“我称什么有什么差别,我不称朕我就不是皇帝了?太师莫要在这等小事上计较。”
太师闻言,差点没忍不住亮出戒尺。
这灵皇。
什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