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低落,毫无斗志,无论长官们如何鼓励,众人都士气不高,情绪低落,根本不像往日大战前的样子。这种状态十分正常,毕竟这些士兵离开家乡已经快两个月了,参加了数场激烈的战斗,没有取胜,没有攻克京师,没有向往年那般满载而归。敌人十分的坚韧,且有了援军。最糟的是现在粮草缺乏,多尔衮刚刚下了命令把军中所有受伤的战马和牲口全杀了,让大家饱餐一顿,以便能在明日的决战中保证体力。
回到自己的大帐,正是黎明前的一刻,多尔衮向天空望去,只见一片黑暗,看不到一丝曙光,黑暗的天空上云层很厚,星星月亮全都都模糊不清,这一刻多尔衮感到愁云惨淡,日月无光。
多尔衮情不自禁的在心中轻叹一声,他受到家族父兄的影响,十几岁就开始参与满清征服各族的战争,二十多岁开始参与国事,随着皇太极处理国政,领兵作战,他知道太祖努尔哈赤一代艰苦创业的种种往事,也清楚太宗一代种种军政方略和战争历史。他对父兄的能力和创建的丰功伟业非常的崇拜,所以从小就怀抱着建立不朽功业的理想。在皇太极去世后,他更是不断的在争夺权力的斗争中取胜,直到当上摄政王。在听说流贼进京,逼死崇祯,明朝灭亡的时候,他以为到了他实现自己理想,完成父兄遗志的时候了,所以毅然率领三分之二的满清军队入关,准备剿灭流贼,占据汉人天下,那时候,他心中是多么的踌躇满志。
此时,深秋天气,已经有了一丝凉意。一名亲兵把一件貂皮坎肩轻轻披在他的肩上,为他御寒而用。这件貂皮坎肩是临出征的时候,年轻美貌的圣母皇太后在他率领大军从沈阳出发后的两天,派人从后面赶上来,送给他的一件貂皮坎肩,以供他路上御寒之用。此刻他想起圣母皇太后那美貌的容颜和自己曾抱有的种种幻想,心中不禁一阵难过。这次入关如果结果是一场大败,不知道圣母皇太后会怎样看待他,还会把他当成满洲英雄那般看待么!忽然一个更不好的想法从心头浮起,也许自己回不到满洲了!
多尔衮心中一寒,赶快把这种可怕的想法驱散。他思绪回到入关之前,那时候,他把战胜流贼看得太容易了,因为根据他得到的种种情报,尤其是洪承畴对流贼实力的判断,都让他产生了误判。那时候,他以为可以轻易攻克京师,剿灭流贼,然后进军南方,汉人是没什么战斗力的。直到他在京师城墙下吃瘪,他才渐渐认识到,汉人中也有勇猛无畏的将士,也有同满清一样不怕死,不怕痛,宁可被砍掉脑袋,也决不会说一句软话的好汉。他现在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就是太轻视汉人这个民族了,汉人中也有强者,也有钢筋铁骨的铮铮好汉,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
多尔衮此刻心情悲观之极,他禁不住要落泪,但他强忍住了,吩咐亲兵去把范文程请来。
片刻功夫,范文程过来了。多尔衮看范文程的样子,心中微微一惊,这一夜之间,范文程好像也衰老了许多,身子佝偻,头上鬓角都有许多白发,脸色也很愁苦。多尔衮不禁恍然,范文程原来也是五十上下的年纪,在古代已经是一位老人了。
范文程到了多尔衮身边,拜过之后,站在他旁边一起向空中望。
多尔衮道:“范院长,你们汉人文士多会观看星相,预测凶吉,你再看看这空中天相,是凶是吉?”
范文程从努尔哈赤开始,侍候过爱新觉罗家族的三代领头人,这三代首领能力都很强,只是心性有所不同。努尔哈赤是一名纯武夫,凶悍残忍,杀人如麻,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但他对有功和提出正确建议的人不吝赏赐,范文程认为他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男子。皇太极是一个比父亲更加优秀的人物,他聪明智慧,既有军事才能,又擅长谋略,而且心胸开阔,纳谏如流,唯一的缺陷就是寿命不长。范文程常常感叹,如果皇太极活的久些,一定可以成为历史上李世民一样的开国皇帝。第三位就是多尔衮了,多尔衮在三位首领中受教育最高,所以比父兄文雅,他在军事和谋略上都尚佳,但他的心性是个缺点,刻薄而且好面子,对于直言劝谏虽然表面接受,但心中会反感,甚至会寻机报复,虽然总能力不如父兄,但也是一代枭雄。
范文程轻轻叹息,如果不是碰到流贼中出了那么一个逆天的首领,也许多尔衮这次就能成功的入主中原,建立一个强大王朝了,可显然是没有如果,流贼的首领范青就是这么逆天,就是能不犯一点错误,唉,他也许是更适合主宰天下的人。
范文程听到多尔衮的问话,微微拱手,说了一声“喳!”然后开始观察天相。
他心中有片刻犹豫,对于多尔衮,他有许多话不敢深说,害怕触怒于他,被他记在心头,日后会找机会同他算账。所以他尽管想到,明日可能是一场大败,然后在后撤的路上,将会被四面包围,能不能再回辽东都不一定。
他犹豫片刻,出于对大清朝的忠心还是占了上风,决心委婉的说出来。于是向天空观察,他先看了一眼北极星的方向,并没有什么异常。由于星光昏暗,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