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大,朝廷花了一些代价才讲他们平定。
但这个时候的中国海盗,除了在沿海骚扰本土之外,已经丧失了南向争雄的基础。
要知道公元1800年后的西方世界,已经走出了大航海时代那种无序。取而代之的是正规统一的国家海军,那种海盗私船拿到国家许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整个欧洲已经步入辉煌时代,而东方的这群海盗还使用着传统的大刀长矛进行抗争,甚至火力还不如一两百年前的前辈。
即便这个时候,给他们许可,让他们去扩张,也已经来不及了。西方之甩开东方,并不是一两样武器这么简单,可以说人家是从很多方面甩开。
而沈秋现在想做的,其实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就让朝廷开放海禁,让他们出去合法劫掠。
这根本就不可能,也不符合传统中国的文化思想。
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沈秋只是想让这些选择出海谋生的人,出去没有后顾之忧,在大明的海域,可以让他们不用那么提心吊胆。
至于他们去到南洋以及之外的地方,沈秋相信他们能够有自己的发展。
物竞天择,这是需要他们自己去谋取的新天地了。
接下来一两天,汪鈜开始命人拆除两艘福船的上层建筑,命工匠按照龟船的样子,进行再次改造。
而另一方面,他也派人赶回屯门,让仿制佛郎机炮的工作暂停下来。因为现在急需解决炸膛这件事,在此之前是不能够进行大规模仿制。
因为这一次的炸膛已经是处于战事即将结束之时,虽然伤到了几人,但是并没有影响这场战斗的结果。
若是战事正酣之时,发生这样的事实,可能整场战斗的结果都会为之改写。其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汪鈜不敢冒这个险。
总算是将事情理出了一个眉目,沈秋突然想起了一件自己虽然记得,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等待佛郎机人答复的时间,正好可以去做这事。
广州府香山县。
其行政区域包括后来的澳门、珠海以及中山市。而广东水师的驻地,其中一个就在香山。
沈秋出门简直是相当招摇,后面跟着八位壮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富家公子带着打手出游呢。
现代人喜欢扎堆生活,但是古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喜欢恬静悠然的乡村生活,很少生活在那拘束很强的城市里。
看见眼前那一片村庄,以及村口新竖起来的一座进士牌楼,沈秋知道自己到地方了。
“老人家,新进士黄佐家在哪?”
沈秋向村口农田里的一位老人问道。
村口来了这么几位骑着马的人物,老人家早就注意到了。听到对方居然是找黄佐家,也就不奇怪了。
黄佐可是他们村子里出的第一位进士,这些日子以来,地方豪绅包括县太爷都亲自来过黄佐家,门口的那面牌坊楼,其实就是这些地方豪绅们集资建立起来的。
老人指了指村子里面的方向,对沈秋几人说道:“村子里面,祠堂边上,门口挂满红布的那家就是了。”
沈秋谢过老人之后就进村寻找黄佐家了。其实沈秋来黄佐家原因很简单,因为离开的时候,黄佐听说沈秋的目的地之一是广东屯门,于是就写了一封家书,让沈秋帮忙带了回来。
虽然大明朝有自己的驿站系统,但是那玩意只传达公文,压根就没有打算开放个人信件业务,属实消耗的人力物力太过于强大。
所以家书抵万金,不仅仅只是一句诗而已,他更是那个年月交通不便的真实写照。故而古人的家书,多是托朋友携带。
黄佐家可不是什么小户人家,从他们家的房屋气势就能够看的出来。
“大户人家。”
这是沈秋最直观的感受。事实也确实如此,黄家在方圆十里,那都是大户人家,其父亲乃是黄氏一姓的族长。
无可厚非,若是没有一点家底,黄家也没有那个实力支撑着黄佐考上进士。
“咚咚咚。”
虽然黄家的门没有关上,但是出于礼貌,沈秋还是在门外敲响了房门。
立马就有一位五十年纪左右的小老头,从里面跑了出来。
小老头先是看了沈秋一眼,又瞅了瞅后面几位穿着便服的锦衣卫,这些人的气势,一看就不是那种寻常护卫。
“几位可是找我家老爷?”
沈秋赶忙问道:“请问老丈,这里可是黄佐家?”
小老头一听这话,立马笑了起来:“是是是,不过我家公子在京城没有回来。”
一听这话,沈秋也笑了:“是就好,我是你家公子的朋友,从京城来。”
“京城来。”小老头先是自己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然后猛然眼睛闪亮出欣喜的神色,朝着院子里高声喊道:“老爷,夫人。京城来人了。”
沈秋能理解这种喜悦,浙江离京城虽然很远,但是比起南海边上的香山县,那可是进了一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