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沈秋不上一榜的原因,毕竟大明立国之本是传统士农工商的四级划分。
而沈秋的提议,有将商的地位上提的意思,这在传统四级里是并不太好的表现。
古人认为,若是社会风气走向崇尚不劳而获的倒卖商人。那么社会人人都争相效仿这些商人,倒卖商品,挣轻松钱,整个社会的农业基础就会垮掉,没人愿意辛苦开荒种地,那大家吃什么?国家从那里收赋税?
这是农业文明迈不过的门槛,无论从国家的稳定,还是现有利益的维持,士农工商都是最好的选择。
传统中国得以稳定运行几千年,这套士农工商的理论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而,沈秋的提醒在阁臣们考虑之中,认为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而也正是因为策论的这些建议,可以使大明日益严重的财政问题得到解决。虽有本末倒置之嫌,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其中不少建议都是一针见血,扎在了大明王朝的病症之上。
几位大学士也正是因为沈秋年纪轻轻就能看到这一点,所以对他青睐有加。
他们虽然注重大明社会的稳定,但是朝廷运转的状况他们太清楚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心里门清。
沈秋这种人,他们需要。但是具体怎么操作,他们觉得可以商量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