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恒山旧事  丹心埋骨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头道:“我恒山派的三位创派祖师相隔有百年,所传下武功又分属儒释道三支,因此我恒山派当年便号称是‘三派合一’,又称作‘三教合一’。”

沈霖虽是冷目冷面,此刻却是问道:“不知那三位祖师都有什么样的过往经历,竟会时隔多年,共同创下这一支恒山派来?”

周清清道:“那便要从我派第一位祖师寇谦之说起了。祖师乃是数百年前的得道真人,为我道家经典去芜存菁,拨乱反正不说,又从百家道经中自悟出一路武学来。他深感这乱世之下,百姓皆无自保之力,便广为收徒,教授武艺。

“寇祖师仙逝之前曾念念不忘要寻一座道观,只是他要的这处道观却是十分难找,定要一个高高悬在天上,不闻地上鸡鸣犬吠的道观才好。祖师西去后,他的弟子便用了几十年的功夫,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之上生生地建起一座道观来。因为它只有一面贴着石壁,上下俱在空中,浑不受力,便称作‘悬空寺’了。”

沈露点头道:“师父曾是说过,‘鲁班见了悬空寺,等闲不敢再造次’,想来建造这所道观是极难的了。”

周清清道:“正是如此,我们恒山派才将悬空寺称作第一圣地。祖师弟子中有三教九流之人,所学也是颇为杂乱,因此这悬空寺中也藏了儒释道和诸般杂学经典。祖师逝去后有几十年,忽有一个青年儒士找上门来,直言自己是祖师的隔代弟子,来此为的是认祖归根,并要借阅悬空寺中书籍来看。

“本来祖师流落在外的弟子数不胜数,悬空寺中众人也不以为意。只是按例考较一番武功后,众人才发现这儒生的内功心法倒也是以恒山玄门内功为基,武功路数却与恒山上的哪个师兄弟也不相同。

“众人便问他这一身武功是从哪里学的,那儒生也不自谦,直言自己遍览群书,又行走四方,与江湖豪强切磋之下,自悟出了这一路功夫。他更是放出狂言,若是让他在恒山修习,一二年间便可横行江湖,不出十年便可开宗立派,天命之年便可让恒山在武林之中独占鳌头。”

敬明道长听到此处,也是捋须笑道:“若要论起武林中古往今来的狂士,想来是绕不过他的了。”

沈露问道:“莫非这位前辈还真做到了么?”说着又是看向了周清清。

周清清道:“姊姊不必心急,你便听我继续说下去。这位祖师虽是狂妄,却也当真有一番本事,我虽不知他用了多少时日才开宗立派,但我们恒山派儒家一脉便传承的是他的武功了。只是这位祖师似乎不肯留下名号,只是被称作‘青石先生’。”

敬迟道长道:“‘舞剑如绘丹青,劲力当透金石’。你们应是听师门长辈说起过这两句话的吧?”

沈霖听后,嚅嚅道:“我本以为这是无数前辈才总结出的练剑妙法,却不想竟是出自恒山祖师身上。”

周清清继续讲道:“到了青石祖师晚年时,他老人家虽是不再轻易与人比斗,却越发喜欢上了调教后辈俊杰。忽然有一日,一个少年拜上山来,要做恒山派弟子,也是他运气好,正巧遇到了青石祖师。其时青石祖师已是做了恒山掌门,他对那少年道:‘这里没什么人能教你的,你若是愿意,便自去悬空寺中读书研习,若是不愿,便下山去吧。’

“那少年哪会不愿意,便在悬空寺中闭关自修,几乎不与旁人交往。过得七年,祖师忽对身旁弟子道:‘我将羽化飞升,你们可代我收那悬空寺中的孩子为徒。修行可自由他,莫要横加拘束。’

“众弟子不明所以,便去悬空寺中寻人,这才发现那少年不知是什么时候已经剃度为僧,自己起了个法号叫做‘三禅’。拜过师后众人问他,他道:‘我虽不曾自师父身上学到什么功夫,却自书中读出了不少道理,连带武学也是精进了不少。’

一一切磋之下,众人方才试出了这三禅小师弟的武功深浅——原来他的武功确是由恒山武学打底不假,路数却又是与青石祖师的弟子和寇祖师的弟子截然不同。众人心中大奇,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却是道:“我都是自书中得来的,日常习练之下,便不同于你们了。”

沈霖道:“三禅大师之名在我们青城派中却是如雷贯耳,不用再说了。”心下暗道:“只是说到此处,我们却还是不知青城与恒山有何旧事……”

敬迟道长见他心急,轻笑道:“青城与恒山的缘分便着落在三禅大师身上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