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能有多少养活人的土地?
花费了无数的精力人力到底得到了什么?
虽然确实加强了中央地方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确实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但是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就为了在家里面这一亩三分地上精打细算,有意思吗?
红河三角洲它不产大米吗?
九龙江平原它不肥沃吗?
湄南河平原那么好的地方,就让那么点暹罗人占着不浪费吗?
为什么非要在云贵高原那种不是产粮区的地方折腾呢?
南洋多好的地方!便宜那么些东南亚人和欧洲白皮,不可惜了吗?
而且说起播州杨家,他们并不是苗人啊!
他们祖先是杨端,他是唐僖宗乾符年间南下抵抗南诏入侵的太原人。
在赶跑了南诏后,杨端就受封与此,跟后世著名的石柱马家是一个套路,都是汉人入西南平叛,然后被封在此地为土司的!
从唐代到现在,播州杨家从没有对不起朝廷过。
特别是南宋末年,杨价带着五千捏手军北上抵御蒙古人,清野原一战威名赫赫!
此后几十年间,杨价及其子杨文为南宋政权南征北战,绝对是土司中的典范。
虽然如今的杨应龙专横跋扈、残暴不仁,但是完全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拿下他嘛,何必最后闹到耗银两百多万两、苗、汉两方死伤精锐七八万的地步呢?
有这些钱,有这样的精兵,有这样的决心,南下去打那个连安南国都玩脱了的莫家不跟玩一样?
播州,也就是现在遵义地区,论土地的富饶,怎么能比得上红河三角洲这种一年稻谷三熟的宝地?
这么肥沃的土地,配上我们汉民的勤奋与种田天赋,养活个千把万人不跟玩一样?
所以在西南地方很有威信的刘显、刘铤父子就进入了梁瑞的视野,他们就是大明朝在西南的主要军事力量,十年后的播州之役,刘铤更是先锋。
有这样武艺高强的地头蛇,加上再过十年,早已种出高产粮食、实力大涨的梁瑞,将播州之乱比较和平的解决,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到时候往南洋去,这些都是可以依靠的强大助力呀!